時事評論

學校科系的人際迷思

16 10 月 , 2016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讓我們從「人際關係」這個角度來想想,「科系」到底是不是個好東西?

這幾年來我寫不少文章,從探索與選擇的角度討論,大學最好減少、打破學生的修課界限,提升學生選擇專業科系的自由度 –「延後分系」是個值得考慮的選項,這在美國也是個常態。

但最常會聽到的反對意見是:「科系的好處在於讓同學們有歸屬感,成為一輩子的朋友,之後到職場後,也可以互相幫助提攜,你沒聽過在各行各業,常有『X大幫』之類的團體?如果成為其中一員,對事業發展的幫助很大。」

科系所帶來的人際關係,真的是一種好東西嗎?

最近,媒體披露一連串「迎新醜聞」– 大學科系辦理迎新宿營,不但威脅新生參加 (費用對某些學生來說是有壓力的),而且在過程中強迫新生脫衣至赤裸、吞彼此口水等。上網查查,可以發現近年來在迎新過程中,發生意外傷害,或刻意猥褻的案例還並不少。列舉如下:

【傻眼片】景文荒唐迎新成陋習2015就咬奶頭、口對口接水景文迎新脫內衣!龍華科大也出事女「受辱」淚喊:我有男友了玩出意外!台大生扮鬼勒頸命危校方要究責

這種現象並不是只有台灣發生,香港、新加坡也有類似的事件;此外,這也不只是華人現象,泰國也發生過:

香港高校迎新活动被批恶俗:两男共舔1名女生腿部大學迎新週菜鳥的噩夢?

新加坡媒體《海峽時報》日前刊登報導,抨擊該國國立大學(NUS)的迎新活動變得越來越色情,出現喝體液、表演亂倫及強姦的情節,令新生感到尷尬不已。

冤冤相報「新生訓練」 泰迎新陋習惹議

有些人在這些事件中看到的是學生的莽撞與素質問題;但我看到的是:「科系」在人際關係上帶來的惡性影響。

當大學把科系設計成一個嚴格的教學、行政、社群單位,學生往往把國小到高中一路習慣的「班級文化」帶到大學 — 讓自己的人際關係限縮在這個小圈圈,用這個小圈圈的價值觀來限制自己,跟從這個小圈圈之中的流行與偏好。這樣的風氣,在迎新活動之中,帶給某些學生侵凌羞辱別人的權力,也讓被欺負的一方畏懼屈服。

拉遠來說,大學階段,將人際關係耽溺在一個小圈圈之中,極為不利於培養大格局的視野,不利於培養獨立思考判斷,不利於找尋最適合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

就算有人說,班級/科系本身的人際關係是有價值的,帶來的回憶也很珍貴。這沒錯,但是他們忽略了「機會成本」這個概念。沒有班級/科系,我們一樣會發展出人際關係,且會在更大的群體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更自由自主地發展人際關係。而且事實上,有時間就有回憶,四年大學,就算不和系上同學發展出回憶,也可以和別人創造回憶,甚至也許是更好的回憶。

當我們打破班級/科系所構成的天然、必然的關係圈子,我們要更早主動學習、演練發展人際關係,我們會交到專業和性質更多元,特質更投合,甚至更優秀的朋友。合則聚、不合則散,在人際關係之中,自由選擇也會造成正向競爭。

或許有人會擔心科系的圈圈被打破,日後同系之間「彼此幫助」的機會減少,可惜,但在我看來恰好值得慶賀。基於同系關係的互相幫助,甚至排擠非同校同系背景出身的人,本來就是個很落後的社會風氣。一個愈是進步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評價與連結應是重視人本身的特質,而不是看他身上的標籤。

或許,科系的連結網絡給了讓某些人攀緣通達的機會,但卻也綁限了社會的效率與進步。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