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 林志翰
美國社會學教授伊唯塔.傑魯巴維在他的著作《沉默串謀者》中說,所有對社會現象或是歷史真相保持沉默的人,都是惡劣行為的串謀者,是共犯。惡人的惡劣言行固然可惜,好人視若無睹的緘默更可惜。1945年德國牧師馬丁.尼穆勒更說,人們見到不公道、不正義的事情要發聲,如果人人沉默,那就無疑鼓勵了非正義。
12年國教新課綱上路後,第一批白老鼠將於111年接受全新的考題型式與升學制度。面對大學入學新制變變變,「百分制」的指考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45級分」的分科測驗。
這讓人搖頭的大學入學新制,如果連第一線老師都選擇沉默,認為自己的孩子大了、不受新制度的束縛,我們真的成了不公不義的推波助瀾者。
108年入學的高一新生將於111年開始適用大學考試新制度。制度分成「新型學測」及「分科測驗」兩項,學測考五科(國、英、數A或數B、自、社)在一或二月實施,分科測驗考七科(數甲、物、化、生、史、地、公),比照現行指考在七月實施。
大學甄選申請管道將採計學測成績與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檔案至少占五成,其中新學測比照現行、維持一科15級分。但考試分發管道,將採計學測及分科測驗共三至五科,國英數等主學科可直接採計學測而不需再考,再加上納入選修課程的分科測驗成績,做為分發依據。
分科測驗成績從「百分制」改為「45級分制」,考試分發時參採的學測成績將直接乘以三轉換成績,筆者不禁想問,學測考糟了,考試分發不就無法翻身?哪門子的評量理論「授權」招聯會可以便宜行事,將學測成績直接乘以三?!
大學聯考廢除後,學測甄選入學時未得到青睞的學生可以投入七月的指考。有些人擺脫學測成績不理想的噩夢,有些人擺脫甄選入學受到書面審查、面試的不確定因素干擾,好好念書考上一所自己想要的科系。
111年大學入學新制上路後,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在學測甄選的比重至少五成已屬光怪陸離。考試成績被稀釋,比重未達五成,學生的升學壓力似乎減緩許多,但對照高中補習班的林立,實際面又非如此。學生不陪玩書面審查資料,好好念書考指考這件事又在111年後不存在。
取代指考的考試分發將採計學測及分科測驗共三至五科,也就是說,學測考糟了,國英數這三科不會再考一次(數甲僅為高度數學需求校系採計),將15級分的得分直接乘以三變成考試分發的成績。學測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只能寄望一至二科的分科測驗可以扭轉學測劣勢,這不正是「一試兩用」、「雙重懲罰」嗎?
更因為將學測成績直接乘以三,學測每錯一題在考試分發的成績轉換上的意義就是錯三題,學測每差一級分在考試分發的成績上就被「放大」成三級分,學生答題如履薄冰,戒慎恐懼。當大學招聯會不斷推出考招新制,不斷告訴學生考試不要「分分計較」,不正是典型的睜眼說瞎話嗎?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