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 林志翰
大學考招新制111學年正式上路,未來個人申請不只要看成績,也納入高中學生學習歷程。因為大學端科系審查時必須要有評量尺規作為選才依據,高中生也才有依循的標準,學生學習歷程採計的項目將包括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等等。學生上傳課程學習成果至多3份,多元表現如校內外活動等至多10項。
看在筆者眼中,國中多元比序之亂將禍延高中。讚嘆學生學習歷程有多美好的教改專家、學者應先彎下腰聆聽國中端這幾年紛亂的聲音,假裝看不見只是種下未來禍延學生的苦果。幾點意見供參:
首先,國中端真的多元嗎?民國103年升高中多元比序上路,志工服務、幹部分數、校外競賽、體適能等等,多元比序目不暇給。然而,多元不到四年,各縣市的多元比序早已名存實亡,教改專家有出來吭個聲、捍衛自己堅持的教育理念嗎?國中教育會考的分數最終還是成為升學的絕對關鍵,多元只是用來折磨學生,讓學生從國一開始就要忙碌於這場收集多元比序分數的遊戲中。
其次,高中端多元的後果會是什麼?學生從高一起就要緊繃神經,致力於「美化」課程學習成果,「豐富」多元表現。如果可以有幾段國外遊學的人生經驗,或是到偏鄉地區從事關懷、照顧弱勢的活動,多元表現更有機會完勝同儕。如此這般,家庭社經地位的重要性立即被突顯,城鄉差距頓時顯露無遺。
果不其然,高中端學校為了「應付」未來的教育政策,紛紛開始舉辦校內「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競賽」。評分標準為資料內容完整度70%(含資料多元性50%、自傳10%、彈性學習時間規劃表10%)、資料美化30%(含內容美編20%、個人創意10%)。
高中生開始要追逐專業證照,例如:語文檢定、學(術)科等相關證明;每個課程學習後都要寫下與課程相關之學習心得報告;各學期擔任班級幹部、科目小老師等經歷與心得分享;各學年參與校內外社團活動經歷與心得分享;校內外從事志願性服務工作紀錄與心得;得獎紀錄、競賽成績、營隊活動或專題報告、小論文、設計作品等等,以豐富個人的學習歷程,在資料審查時呈現最完美的自己。
這般的多元美化紛亂兩、三年後,諸多因學生學習歷程評分造成的扭曲不公紛紛被報導之後,學生學習歷程又會跟國中多元比序項目一樣淪為雞肋。但是教改專家不會因為自己的偏執而對多元比序或學生學習歷程造成的紛擾道歉,只會改弦易轍再推出教育新口號,製造下一批教育白老鼠。
最後,當台灣教育致力於盲目多元時,優秀人才提早出走,台灣的教育競爭力大減則已是看得見的趨勢。多元,成就了學生,還是害了學生?看看國中端這幾年的紛擾,高中端真的還要承接這多元之亂嗎?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