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評論人 星河旅客
人才為國本之一,尤其臺灣是處在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雖有天然屏障保存了臺灣特有文化與風景地貌,但也同時增加了臺灣與週遭國家交流互動的難度。
因此,臺灣除了必須強化本身科技與經濟實力吸引國際來臺合作以外,更要著重培育本國青年精英人才,滿足國內產業發展需求,並能將臺灣實力帶出國外吸引國際目光。
然而眼看小英總統即將邁入總統任期第2個4年,筆者回顧小英剛上任時大張旗鼓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階段性成果時,卻赫然大吃一驚地發現,很多計畫根本沒有好好說明是否有達到計畫所謂的人才培育和促進就業效果。
以「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來說,計畫目標是為學生找到未來、讓工作找到人才。然而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資料顯示,107年重要執行成果除了只看到完成各項經費撥付及複審、核定、撥款等行政作業流水帳和花錢KPI外,完全看不到計畫執行對人才培育促進就業有什麼貢獻?
或許你可以說我計畫買了教學硬體,改善教學軟體,收老師收學生就可以培育所謂人才,但是促進就業呢?學生參與計畫出來後就業率提高了嗎、薪水提升了?相關促進就業KPI付之闕如,僅著墨於經費花用,可是計畫的目的呢?完全不知道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顯示這些資訊給大眾有何用!難怪是個0關注0評論的蚊子網站。
另一個與就業比較正相關的計畫「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雖打著計畫目標培訓1000名博士、為企業挹注高階人才,但是以台灣各大學每年產出大約4000位博士畢業生來看(每年都會製造出700名的流浪博士,根據TVBS新聞報導),每年由科技部培訓近入產業約333名博士級人才來看,應該也是錦上添花的做法。
畢竟沒有深入的資料,沒法判斷這些所謂受培訓近入產業的博士級人才,有多少比例是從學術界跳到產業界,有多少比例是原本流浪博士進入產業,又有多少是當屆畢業生利用計畫資源當有薪職業媒合平台。
若這些培訓進入產業界的人才不是從原本學術領域轉換領域或原本找不到工作透過計畫找到工作外,這計畫根本就是錦上添花凱子灑錢計畫。
最後雖然不是前面所提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但是筆者看到網站提供資訊也是嗤之以鼻、捧腹大笑。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項下有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目標是落實發展學校特色之目標,持續強 化大學研究能量,並培育重點領域國際一流人才。然而諷刺的是,在官網人才招募一區赫然發現幾個斗大的字:目前沒有職缺數!納稅人的錢被冠冕堂皇拿去說要培育產業重要人才促進就業,但是卻沒有需求!難道是要培育更多流浪博士嗎?拜託當政者清醒一點!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