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評論

土壤液化現象

吳國安

最近台南市因為大地震所引發的土壤液化現象,造成多棟建築物傾斜或坍塌以及上百人的死亡,土壤液化現象一時被高度關注,台北市柯市長急於表態要公佈台北市區內所有土壤液化潛勢地區,這個做法似乎立即回應了大眾關注的議題,但因未能了解災害發生的原因就以民粹的方式表達,帶給民眾的是另一層次的恐慌。事實上,土壤液化是因為地質條件與地震的連動所產生的一種大地現象,而我們居住區域的地層其實在數萬年前早已形成,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才逐步了解土壤液化發生的現象與原因,在工程手段上,土壤液化的區域是可以用地質改良,更換土壤甚至深基礎的方式來改善或加固,以便降低土壤液化所帶來的災害,當然需要投入成本。但有些高風險潛勢區,就算採用這些工程手段也未必能達到兼具安全與經濟的效果,這就必須有不同的防災策略,包括降低建築物的密度容積甚至不允許居住。

土壤液化會造成地層下陷,以致於房屋會跟著傾倒或者下沈,但是如果房屋結構體本身是符合法規的耐震要求,基本上房屋會傾斜(incline),住民得以從容的逃離,但如果房屋結構有瑕疵或偷工減料或被任意修改,以致脆弱的建築受到地震力以及土壤液化的加成影響,傾斜之後會有坍塌(collapse)跟翻覆(overturn)的情形,會造成住民重大死傷,這突顯另一個重要的建築管理問題,也就是建築物施工的過程是不是有嚴格被監督。除了建築師及施工廠商有責任去做到符合設計的標準外,政府機關的查驗考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此在關切土壤液化的同時也必須全面檢視現行施工查驗程序的嚴謹度。雖然建築師及營建廠商有自主檢查的制度,然而最大的缺失就在於監守自盜,一定要有第三者的監督,除了法律事後的追訴外,事前建照的審查及過程中的監督益形重要,也是政府必須替人民把關的責任。

目前建築法規的規定,尚無完整具体規範對於防治土壤液化的要求,對於已存在的建築物或未來申請建照的建築物,究竟應有何種改善或規範要求之配套措施是很重要的。基本上,現行建築物的檢查已有相關規範依循,補強的設計與施工也比較成熟,但是對土壤液化的改善,尤其在都市地區建築物密集,甚至地下室深入地層,以致可運用的補強方式大受影響,因此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區之前是需要有週全的思考,若不能以專業出發從民眾擔心的角度去思考,刺激話題只會增加更多的恐慌。

總之,執政者要尊重專業瞭解原委,研訂必要的配套措施,以苦民所苦的胸懷,真正瞭解民眾的需求,以庶民語言與社會對話,才有可能消弭大眾疑慮,曄眾取寵的民粹表達,只會顯出不成熟的思慮,帶來更多恐慌。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0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1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1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2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