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國軍需要採購反輻射飛彈嗎?

18 9 月 , 2016  

研究生 宋磊

近日美方證實願意售予我方反輻射飛彈(全名為AGM-88 High-speed anti-Radiation Missile, HARM),消息一傳出,國內軍事界與軍方人員均認為這是對台灣具有相當價值的裝備,除該軍售是歐巴馬政府任內最後一筆對台軍售,更是蔡英文政府上任後首次的軍購案。蔡英文政府當然也視之為台美關係的一大進展,誠然我國由於對外採購裝備相當不易,突如其來的裝備當然有振奮人心的作用。

只是,當判斷軍事專業時仍必須獨立思考。坦白說,空軍積極向美表達我國亟需反輻射飛彈,甚至也委託中科院研製天劍2A反輻射飛彈,由此可見軍方對該類型武器的重視與期許。然而,以台海的作戰環境來說,反輻射飛彈真的適合於我國嗎?有助於我國壓制共軍的雷達與防空陣地嗎?以下為論述重點:

第一,一旦台海戰爭爆發,共軍必定在第一時間投射大量的導彈,巡弋飛彈甚至長程火箭給予我方輪番攻擊,這時候我方除反應時間有限,戰時被摧毀的機場與戰備道還能讓幾架戰機起飛?光是這一點就已讓人質疑,在此一疑問下反輻射飛彈能對敵方產生多少破壞力?改用其他的反制方式不好嗎?區區幾架戰機能對敵方造成多少破壞?不知空軍有無確切計算,還是再度把軍購政治化,故意增加一些好看的清單罷了。

第二,就算空軍能在承受第一擊(First Strike)後讓足夠的機隊起飛,諸如2個以上的飛行作戰隊(註:一個空軍作戰隊大約擁有18-22架戰機),在面對共軍於沿海一、二線部屬相當密集的防空飛彈系統,加上共軍強大的電子反制能力,我軍能有幾架戰機可以徹底安全的執行攻擊任務一樣頗令人好奇。

第三,按照美軍當時在越戰的經驗來論,發射類似的反輻射飛彈並無法有效壓制越共,即便發射100枚反輻射飛彈,連一個SA-6的防空飛彈連都沒摧毀。雖然美軍針對該款飛彈進行數次的性能提升,在近期的波灣戰爭也有進步的表現。但要說明的是美軍之所以可以成功運用HARM反輻射飛彈,是因為美軍配合三項優勢,分別為:電子反制作戰(Electronic Warfare Countermeasures, ECM)、電子反反制作戰(Electronic Warfare Counter Countermeasures, ECCM)與強大空優才能大勝敵軍,附帶一提對方必須具備雷達反制弱與老舊的防空飛彈才有辦法摧毀,也就是說要提高這款飛彈的命中率是必須在特殊優勢下才有辦法呈現好成果,但問題是國軍在戰時能擁有該方面的能力嗎?

第四,壓制敵方的防空陣地,與其派遣昂貴且少量的機隊執行單趟任務(意旨沒有機會飛回),倒不如利用巡弋飛彈進行點、線、面攻擊;另外由於共軍在沿海即將部署新型的S-400防空系統(射程將近400KM),加上原先的S-300防空系統(射程依據型號分別為150、200KM),配合空中預警機的來回監視,我軍能有幾架戰機在如此綿密的監視網下成功執行任務頗令人質疑。

最後,依照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模擬試驗,由美軍F-16戰機攜帶HARM反輻射飛彈對付共軍新型採購的S-400防空飛彈,成功率不到5成,除非是派遣隱形戰機進行遠距攻擊才有勝算,國軍在沒有隱形戰機的情況下,是否真需要在戰時派遣類似美軍的「野鼬」中隊針對敵軍防空陣地的雷達進行摧毀,相關的任務假設恐怕得三思!

蔡英文政府自認為該軍購案的成功是台灣的一大勝利,是台美關係的一大進展,擁有如此欠缺國際視野的角度來審視台美關係未免過於簡約,再者從軍事專業角度出發,台灣不應繼續採購不具備成本效益的裝備,而是應該強化防空飛彈與電戰部隊的部署才有助於建構一支有效的守軍。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