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台灣針對RCEP及TPP之經貿戰略佈局

10 10 月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林士清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近期各種經貿談判受阻消息不斷,對亞太區域經貿整合產生不同漣漪的影響。理論上,TPP 之優勢在於高規格、範圍廣,而RCEP 之優點在於包容性、漸進性。未來哪一條路徑能夠更好地把高規格、範圍廣與漸進性、包容性相互結合,其談判成果就越容易被談判國接受和執行。相較韓國經貿談判團隊在全世界大舉攻城掠地,台灣在各項雙邊或經貿談判進度未如預期,癥結仍是對於國內個別產業開放程度,仍然未凝聚國內共識,讓談判團隊顯得猶疑不決

亞洲各國過去並不熱衷於區域經濟整合,區域貿易協定的數目也屈指可數,其中僅有東協自由貿易區(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為較具規模的FTA。大約在2000年之後,國際政經情勢及區域經貿組織的興起,帶動亞洲各國積極投入區域經濟整合,特別是雙邊經貿協議的簽署。由於美洲及歐洲較早投入區域經濟整合,在整合程度不斷深化下,對於亞洲國家自然會產生示範效應,當然也產生被摒除在外的危機心理,於是亞太地區也搭上了區域整合的列車,此種骨牌效果(domino effect)近年來持續在擴散中。

筆者認為促成亞洲各國由多邊轉雙邊,除了亞洲各國長年累積的政治衝突因素,若單就經貿因素而言,歸納下主要因素有三:首先,因WTO貿易自由化談判進展不順導致時程一再遞延,亞洲各國普遍對多邊經貿架構失去耐心,遂支持多邊體制轉為推動雙邊結盟;其次,在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重創東亞經濟,亞洲各國普遍體認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性,開始積極地投入區域經濟整合;第三,其他地區之區域整合程度不斷提高,也刺激到亞洲地區加速投入區域經濟的整合動力,特別是環太平洋區的各項FTA談判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

目前全球區域經貿整合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其中又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廣泛經濟夥伴關係(RCEP)屬於較具規模的FTA,將對亞洲地區之區域經濟整合帶來深遠影響,乃台灣國際經貿戰略佈局的重要契機。伴隨美國總統大選及TPP磋商陷入僵局的情勢下,美國仍積極主導TPP,希冀涵蓋所有主要貿易國家及貿易相關議題,同時也納入新興貿易議題和跨領域議題,並以尋求創造就業機會與促進經濟發展目標,TPP終究為一深度與廣度兼具的FTA,台灣加入TPP陣營有助於提升政治安定感

至於RCEP談判時程進度,目前僅規定若要加入談判須獲得所有成員國之同意,細節須待完成談判後才會公布。因此台灣若要加入RCEP談判最快也要等到今年年底待RCEP宣布完成後才有機會。RCEP所涵蓋的會員國彼此有各種政治爭議,未來RCEP談判必然有各種政治因素涉入,無論東協或中國大陸想主導RCEP,客觀上都不如美國主導TPP來的強勢。尤甚者,由於RCEP成員間經濟表現差異頗大,因此RCEP將針對緬甸、柬埔寨、寮國和越南等國設立差別待遇,以維持公平性。

美國主導的TPP及中國大陸/東協主導的RCEP,一向視為是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兩條路徑,但兩種途徑牽涉亞太地區的國際政治博奕,近日印尼因為保持在東協的影響力,或者在經貿談判中累積籌碼,亦有棄TPP投RCEP的遊走傾向,成為在各方勢力尋求區域貿易整合的拉鋸戰中,成為眾方爭相拉攏的對象,營造印尼總統佐科威訪美的聲勢。台灣不若印尼,不論選擇加入TPP或RCEP陣營,對自身投入亞太區域經貿整合都有正面幫助,台灣針對國際經貿戰略佈局要凝聚國內產業開放的共識,作為加快自由貿易協定簽訂步伐的後盾

圖片來源:”Leaders of TPP member states” 由 Gobierno de Chile – 14.11.2010 Gira a Asia。 使用來自 维基共享资源 –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Leaders_of_TPP_member_states.jpg#/media/File:Leaders_of_TPP_member_states.jpg 的 知识共享 署名 2.0 條款授權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