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蕙仙
中國大陸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日前表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協會已經達成共識,有關共同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相關談判工作,將會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
新南向面臨困擾
如果按照中國大陸官方預定的進度,明年起RCEP形成後,台灣的新南向將面臨極大的困難,因為新南向政策所包括的國家有東協10國、南亞6國及紐澳,與RCEP的16個國家高度重疊;而台灣對RCEP國家的累計投資額占我國對外投資額高達8成,RCEP相關國家對台灣極為重要,問題是以目前台灣的處境,不可能加入RCEP。
自美國總統川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一直熱衷透過TPP建立並擴大區域貿易合作的日本,就在積極尋找出路。除了不反對中國加入TPP、以壯大TPP的勢聲之外,日前也表示有意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
日韓作法堪借鏡
此外,在G20高峰會議前夕,日本與歐盟正式宣布「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已達成協議。2016年歐盟與日本的GDP約占全球GDP的28%,因此,EPA可以說是超級FTA(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而日本可以比較放心的是,日歐EPA的自由化程度可與TPP等量齊觀。
韓國與歐盟之間的《韓歐自由貿易協定》2011年就已簽定,是規模僅次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第二大自由貿易協定,涵蓋之廣,不言可喻。此外,新加坡與越南也已經和歐盟簽署了FTA。
台灣籌碼有限
台灣在2013年與紐西蘭及新加坡簽署FTA後,在區域經濟整合的進展上已完全停滯。目前我國現有的FTA覆蓋率只有9.69%,本來預計在完成貨貿及服貿協議 後,FTA覆蓋率可以達到27%,不過,這2項協議在可預見的未來希望渺茫。
所謂的FTA覆蓋率是指貨品貿易可以享有FTA優惠關稅的金額比例,以台灣9.69%的覆蓋率來說,每出口100美元的貨品,只有不到10元可以享有優惠關稅。
反觀台灣重要的競爭對手國南韓,其貿易涵蓋率在與中國大陸簽訂陸韓FTA後已經超過80%,因此,每出口100美元的貨品,就有80元以上可以享有優惠關稅,條件相差如此懸殊,台灣要怎麼與之競爭?
而日歐EPA對台灣也會產生相當的衝擊,例如向來是高關稅的石化、紡織、金屬製品等,台灣和日本的出口有很高的相似度,但未來日本產品進口到歐盟市場後,因為日歐EPA的關係,將享有比台灣低得多的關稅,台灣的出口競爭力當然會受到影響。
我恐將愈形孤立
看著鄰近國家透過加入各式各樣的區域經濟組織、簽訂不同的經貿協議,正逐漸聯結、不斷送作堆,台灣卻越來越孤立。政治上邦交國少,國人或許還可以自我安慰說,只要可以發展實質的外交關係就好,邦交國數目的多寡不是最重要的事;但是在區域經貿組織缺席,台灣可能很快就會發現寸步難行,因為別人都可以用最優惠的條件做生意,台灣卻不能。
不可諱言的是,要簽定FTA非常耗時,而且往往會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或許台灣可以考慮透過簽訂投資協議、租稅協議或產業合作等規模較小的方式,尋找突圍的機會吧。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