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台灣應適度使用核電

22 8 月 , 2017  

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所碩士  宋磊

2017年8月15日是中華民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位在桃園的大潭電廠因故跳電,幾乎造成全台大停電,頓時台灣陷入一片黑暗,場景猶如第三世界的國家,也讓許多百姓陷入恐慌,廠商的損失則因行業有所差異,不能否認的對於台灣的經濟、民生、甚至國防皆構成嚴重威脅,換言之台灣當前必須擁有明確的能源政策,才能讓台灣繼續發展下去。

相較於前景不明的綠能產業,核電相對來說安全許多,本文認為台灣在面對能源選擇時,如一再陷入民粹式的思考,不但嚴重打擊台灣的經濟發展,隨著節能減碳早已成為當代趨勢,台灣更必須謹慎思考未來的發電方式能否兼顧經濟與環保,才能在區域甚至全球得到認同。

首先,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南、北兩極的冰川正快速消失,對於沿岸城市來說,隨著海平面的上升,全球許多重要的大都會皆會泡在水裡,台灣同樣也會面臨此威脅,特別是西部城市,近幾年淹水次數一再上升,淹水高度也逐年成長,這對海島型的台灣是一大警訊,因此若能適度透過核能發電的方式,節能減碳,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相較於其他天然災害所造成的人員死傷與經濟損失,核電可說是相當安全,即便是從過去的核災事件來說,所造成的危害可說是微乎其微,相較於水災或地震所造成的危害來看,死傷人數動輒以數千或破萬來計,核災所造成的傷亡人數往往少於100以下,甚至因核災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幾乎是零。以最近一次的核災事件為日本的311大地震而言,所有的死傷人數是海嘯衝上陸地所造成的,核能電廠本身並無直接造成當地人死亡或受傷。台灣沒有理由在能源政策上拒核電於門外,適度使用核電危險並不如反核人士所稱的那麼嚴重。

第三,以目前的火力發電廠來說,其原料來自於國外透過船隻運送來台,鑒於當前南海局勢仍舊充滿許多未知數,運輸的船隻若在途中遭逢不測,不但會延誤來台時間,亦會造成供電吃緊,從這個角度來說,若能適用核電可減輕台灣對於天然資源的依賴性,也能降低途中的運輸風險。

第四,沒有穩定的供電源頭,國軍許多重要的雷達站、指管系統皆有停機的可能,更甚者如果因供電出問題造成指揮調度系統故障,其後果將不堪設想,如果因缺電造成現役裝備受損,其成本皆是全民買單,不但造成民眾的沉重負擔,對於國家安全也會構成嚴重危害,影響巨大。

上述四點是本文認為台灣應適度使用核電的主因,無論未來執政黨的能源政策為何,沒有穩定的供電方式就無法讓人民安居樂業,沒有穩定的電力台灣就不易吸引投資設廠,投資不足,連帶加速人才「出走」,因此在能源政策上政府應秉持平衡「經濟、環保」的效益進行雙重努力。以目前台灣的先天條件來論,「核電」雖有風險但仍不致於需要成為全民公敵,適度使用核電才能讓台灣長治久安。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