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台海空優今屬誰?

25 5 月 , 2018  

 

獨立評論人 宋磊

五月中旬中國軍機再度繞行台灣,以兵分二路的方式經過台灣。比較特殊的是,中國這次以SU-35戰機與轟六飛機進行編隊,首次穿越巴士海峽,再度讓空軍戰機全程戒備。

中國軍機繞台早已非新鮮事。中國軍機行經宮古海峽、東海、東太平洋與台灣海峽附近空域,藉由繞台進行遠程飛行訓練,一方面實施戰場經營,二方面訓練不同戰區的機種進行編隊作戰,以利於未來的聯合作戰。

早年中國空軍以「防守」本土領空為主,因此飛行距離均以在中國12海浬的範圍進行巡弋,自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後,為配合海軍戰略的調整,中國開始以新一代的戰機為研發、部署重點,從原本的「本土防衛」轉為在有限度的條件下贏得局部戰爭的勝利。為增加中國空軍對第一島鏈附近空域的熟悉,以多批次、多層次的模式進行演練已成為當今主軸。

此外,2012年爆發釣魚台列嶼主權爭端,中國空軍更以大編隊的方式飛經日本的防空識別區,透過密集的軍機飛行任務,來檢驗中國空軍有無能力執行遠距作戰的任務,如此一來,更加重了周遭國家的空防壓力。

國共對峙年代,中華民國空軍當年在美方的默許下,戰機或偵察機飛越海峽中線以西時有所聞,甚至挺進中國內陸進行偵查,雙方為此爆發數起著名的空戰。國軍精實的戰力為台海爭取近半世紀的空優,也為台灣的戰略提供了更深的防禦範圍,讓中國空軍不敢越過海峽中線一步。

96年飛彈危機結束後,國軍經過2代戰機的換裝、訓練,整體空軍戰力不但具備遠距攻擊,執行制空、制地甚至制海任務的能力也大幅精進,對捍衛領空有一定程度的自信甚至能力。

然而,在國防預算屢屢無法超越GDP的3%的現實下,加上國際局勢不利我國,空軍無論是在對外採購新機,或是為戰機增購更多先進裝備,均屢屢受挫;所幸美方同意為F-16機隊進行升級、改造,使我方空軍戰機短期內應能再撐上一段時間,維持台海空優。

96年飛彈危機結束後,短短20年間,中國空軍在匿蹤科技與經濟成長的優勢下,新一代的戰機與技術相繼出爐,讓台灣的壓力倍增,而新一代彈道飛彈穿透我防空飛彈部隊的實力也明顯大增。在如此嚴峻的條件下,位於西面或東面的空軍基地有可能在中國第一擊的攻擊下喪失戰力。為此,空軍特別從美方採購新式跑道的搶修配料來維持戰時的機場運作,以利空軍戰機的起降作業、爭取更多時間反制。

客觀來說,空軍對維持戰力雖然仍保持相當程度的努力,但是在中國軍力成長的條件下,台灣所擁有的優勢已遭到大幅抵銷,過往空軍派遣戰機在海峽中線以西進行「偵照」、「嚇阻」對岸軍機進犯的場景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國軍機持續繞台給予我國的空防壓力。

主觀來說,兩岸對峙有無升高取決於政府之間的互信程度,軍事上,台灣實力整體不如對岸,但若能建立政治互信,就有可能降低台灣的空防壓力。觀察中日兩國已走向和緩,蔡政府是否也願意考慮放下堅持、尋求與對岸進行對話的機會?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