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 劉兆隆
原住民的轉型正義議題,時間縱深可能長達數百年之久。所經過的政權可能從西班牙、荷蘭、明鄭、清朝、日本統治到中華民國,很多的資料散失,甚至是流於傳說。舉例來說,明鄭時期對於平埔族大肚王國的征戰,史料就非常稀少。因此討論到原住民的轉型正義時,其中首要的工作就是集中國內外史家對於國內外關於原住民的文獻與史料進行有系統的整理與研究。雖然這些史料可能是以漢人或是日本人角度撰寫,但有史料總比沒有史料好。而這個歷程可能會歷經數十年,必須國家有計畫地投入人力、財力與物力方有可能完成。
在進行史料的整理與爬梳的同時,也可以進行正義與真相的還原與權利追索。如果已經有事實清晰證明曾有原住民在生命、財產或是權利上受損害,國家機關應該開始以行政或司法的手段開始介入處理,例如可能是道歉賠償、名譽回復或是訴訟,也有可能是逕行國家賠償。由於所涉及的時間過長,如何清楚釐清事實本就不易,但是有做總比沒做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已經開始在做。而這個歷程可能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因為可能不斷有新的史料出土。
第三是現有原住民基本權利的保障。目前台灣原住民共約52萬人,各族之間語言與文化均不相同。因此如何平等對待各民族,尊重其文化進而保障其生存權,同時能將其傳統文化保存下去,是國家的重要責任。首先除了是政治上的原住民保留地自治區,在自治區內的法律與制度如何適度尊重原住民進行調整,以便免產生違法的問題。例如原住民的狩獵問題就是文化的重要因素,但他與很多法律規範有所衝突,如何修法找出解決之道是原住民自治區能否成功的關鍵原因。另外就是要創建制度與誘因使原住民文化得以保留與持續。舉例來說,在國家考試的地方基層特考,如果該職缺的分發地點是在原住民地區,能說該地區原住民語言者得加分或是優先錄取。這樣可以鼓勵考生學習原住民語言,進而達到原住民語言與文化保存的目標。其次是教育部與原委會應該大幅增加原住民公費師範生與公費醫學系的名額,鼓勵優秀原住民學生能夠留在原鄉服務,進而達到提升原住民偏鄉的教育與生活水平。
最後是國家應該有計劃地增加原住民的教科文預算,以達到保障原住民語言與文化的目標。在原住民的地區的國中小教育中,加入原住民語言與文化的課程,使其對自身的文化能有所學習並傳承。對於有特色的原住民文化或是地區,政府可以協助其發展,或是申請聯合國世界文化非物質遺產的保護。透過這些管道,一方面回顧過去歷史認真思考,另外一方面展望未來促其發展,這樣的轉型正義才是真正的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