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評論

原住民經濟發展的無形枷鎖必須卸下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系主任 包正豪

原住民是經濟弱勢,即便是台灣經濟發展狀況最巔峰的時期,原住民依然被排斥於分享經濟成長果實,而處於貧窮。漢人墾殖政權面對這樣的情況,所採取的對策,是自以為是的「福利殖民主義」,試圖藉由現金補助來縮小原漢貧富差異。

但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原漢貧富差距並未被弭平,反而更行擴大,因此社會開始自我腦補歸因,歸咎於「原住民天性懶惰」、「酗酒不負責」等等倒果為因的理由。然而原住民社會意見則是傾向歸咎於社會不平等和殖民剝奪問題,認為是墾殖政權剝奪原住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所造成的。

漢人觀點的歸咎原住民懶惰,是完全沒有道理可言的,但原民觀點以為「還我土地」是原住民經濟發展困境的解方,也是過份簡化邏輯,而忽略墾殖政權社會法律制度的桎梏。誠如馬克思所言:「法律是資產階級用以剝削勞工階級的工具」,所以縱使有朝一日,原住民幸運地拿回傳統領域內的土地,但在現行土地管理利用制度不變的情形下,原住民經濟發展仍將如鏡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

討論原住民經濟發展時,我們應該要務實地看待環境制約因素。在都會區,原住民族人朋友的就業環境和一般漢人並無不同,現狀下的以體力或技術工為主的主要就業選擇,是可以透過教育水準提升和適合的職業訓練來改善,但原鄉部落的貧困問題就沒有這麼「簡單」,主因在於原鄉地區欠缺外界投資誘因,難以引進產業創造就業機會。關於這個問題,個人曾經在《觀策站》為文討論,但今天將更進一步延伸。

原鄉經濟發展的根本是農業,因為這是原鄉部落唯一的產業。即便有些許三級產業,譬如民宿/觀光,也都必須和農業想結合,才有機會發展。所以原鄉經濟問題,就是農業問題。

現在原鄉農業的加值發展形式非常有限,最多大概只能夠有「體驗農業」,讓觀光客體驗部落生活,滿足獵奇心態。但廣袤的山區,也不是每個部落都有機會建立起這樣一級和三級產業相結合的產業,更別說這可能侷限在特定部落的特定居民而已。所以幾乎沒有外溢效果,部落農人依然在漢人掌握的產銷體系下繼續受剝奪。

農企業的發展會從農產品生產轉向加工,讓農作物的價值提高。譬如一斤剝皮辣椒的價錢,可不是一斤新鮮辣椒能相比的。雞心辣椒收成後浸泡加鹽米酒,身價大不同。原住民傳統作物小米也是,小米釀成小米酒,兩者價格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這個簡單明瞭的發展模式在原鄉部落並不適用。現行土地分區使用法令僅允許部落農人「偷偷摸摸」地自行生產零星產品,一旦想要擴大生產規模成為作坊或工廠,馬上就面對「違法使用土地」而無法拿到建照和工廠執照的問題。所以就算部落農人種植出再好的作物,有再多的行銷創意,也都無法自行生產加工,而必須到「外面」去。所以縱使部落有小農企業家,他們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也不會在部落裡面。

這種荒謬的現象並不是個案,而是常態。因為原住民保留地都是農林地,根本拿不到執照。政府一方面說要發展部落經濟,一方面卻用法令去限制壓抑原住民農企業的發展,扼殺部落經濟發展的有限生機。這種矛盾與荒謬,是綑綁在原住民經濟身上的枷鎖,而這種枷鎖,必須要移除,才能還給原住民經濟正義。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0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1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1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1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