諍言
根據近日報載,蔡政府的《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打算將高中歷史的分類,由原先的「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修改為「台灣史、世界史、東亞史」,教學重點落在台灣最近500年的發展脈絡裡,並將「中國史」放在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建構以台灣為主體的史觀。
每逢課綱修改,總是會讓台灣的政壇與社會鬧得沸沸揚揚。因為教科書是執政者意識形態的重要傳播管道,其內容從來不是單純的客觀歷史事實呈現,而是「國家認同與史觀立場」之爭。
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執政之後,歷史教科書的課綱走向漸趨「獨化」。配合著教育部長杜正勝所提出的「同心圓史觀」,將明代中期以後的中國史列入世界史的範圍。並將台灣史與中國史完全分開,台灣史獨自為一冊。又將1945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史列為中國史,1945年之後的部分列入台灣史。此外,還把中華民國取得台灣的法律依據《開羅宣言》給降格論述,提高對《舊金山和約》的評價,讓西方反華勢力與台獨教義派所炮製的「台灣地位未定論」正式被寫入教科書中。
馬政府上台後的課綱調整, 主要是微調關鍵用詞,例如將「荷西治台」改為「荷西入台」、將「鄭氏統治時期」改為「明鄭統治時期」、將「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重新納入「台灣光復」等等。同時也要求課本寫進清廷治理台灣期間使台灣成為當時中國最現代化的省分,以及日據時期台灣人民遭受日本統治者的剝削與欺壓,也要求說明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對台灣的影響等等過去被扭曲的史實。馬政府的課綱微調之舉,卻遭到民進黨高聲抨擊,南部綠營執政縣市首長更揚言要抵制新課綱與新教材。一群激進的學生還發起「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打亂了馬政府施政的步調。
2016年民進黨重返執政,蔡政府的教育部長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廢除馬政府任內後期通過但並未完全實行的課綱微調政策。而今要推行的新課綱草案,打算將中國史放入東亞史來探討,稀釋學生對中國史的認識程度,好讓學生降低對中國歷史、中華文化的認同,這其實是一種不直接翳除,但繞著彎進行「去中國化」的隱晦手法。
對於近日新課綱草案的出爐,北京當局認為這是蔡政府「柔性台獨、文化台獨」的醞釀,與政治上獨立的「法理台獨」一樣,都在北京反對之列。對於民進黨上台後「去中國化」的動作不斷,中國大陸正在尋思適時推出反對文化台獨的有關法案作為反制。或是修訂《反分裂國家法》的細則,使其更有操作性,對台獨人士或行為加以定罪懲處。又或是新制訂一部促統的《國家統一法》,對台灣做出進一步的約束。
北京當局到目前之所以尚未修法或立法直接打擊蔡政府的文化台獨路線,並非示弱,而是在等待蔡政府提出具體的「去中國化」政策時,再予以強烈的回擊。新課綱草案已送國教院課發會審閱,預計七月公告,九月開公聽會,將視情況調整內容。盼蔡政府懸崖勒馬,別執意通過高中歷史新課綱的政策,免得刺激北京,讓其師出有名的透過制定法律或外交打擊等種種方式,給兩岸關係帶來重大的衝擊。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