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陳緯
深夜看到之前台大校長其中一位候選人,王汎森教授的粉絲團發表聲明,表示不願意再次參加台大校長遴選,原因是選舉期間,因為他到山東講學一事被攻擊,導致他的名譽受損。
原文如下:
台灣土生土長的文史哲學者去對岸講學,我認為不應該受到抹黑,反而還應該獲頒褒揚令,如果一個人文研究者去展現自己的學養,提出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而得到好評,這件事根本某個程度就是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逆統戰。
記得幾年前去對岸開會,認識了當地的學生,在搭車的路上,我們就聊起了六四,他說這類資料想看還是看得到,時至今日,他與我也相識七、八年,雖不曾見過面,我們還是會在網路上閒聊。
你很難想像一個老是被親綠台灣媒體視為等同於北韓的地方,還是有年輕的學術研究者,會去探究被政治所掩蓋的真相,這真正的原因就是,即便是嚴格的控管,真相還是蓋不住的。
當下他跟我在車上聊這個,我還有點擔心,想說亂說話會不會等一下被叫去哪裡喝咖啡,後來發現,這位朋友就是一個對生命很有熱情,對於有限的知識感到不滿足、不願意完全相信教科書的人,所以他樂於跟來自不同土地的人們討論這些他可能無法完全看清楚的問題。
這種人全世界都有。
兩邊的學術研究者透過這種方式進行學術交流,或許有一天這些人漸漸有了影響力,進入了體制之中,自然能夠站在不同的層次上,看待兩岸問題,甚至可能成為解決兩岸問題的關鍵。
反過來說,台灣這一個號稱自由民主的土地,不也還是有人拚了命的想要透過各種方式來改變人們的想法,透過各種資本主義模式,媒體的操作來管制輿論;到底誰活在金魚缸裡這個問題,到真正有人離開金魚缸前,都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
我只能說有獨立自主判斷能力的人,無論身在何方,他永遠都會有質疑體制的衝動,不可否認集權控管會削弱這些人的數量以及這些人探索未知的動機強度,但勇於懷疑的人永遠不會消失,人類的歷史進程就是如此堆疊出來,靠著許多不願意相信常識的人們,不斷地衝撞以及用盡苦心的探索未知。不然為什麼會有劉曉波?為什麼會有脫北者?
當然你不能否認去對岸進行學術交流的人,是有可能別有政治意圖,但你也不能就因為這樣認為所有過去學術交流者通通都有鬼。
我覺得學術界應該要起來捍衛這件事,台灣不應該瀰漫著一股「只要去對岸活動就是沒有台灣價值」的扭曲氛圍。
舉個例子來說,318之後,不是連滅火器這個指標性的樂團,都想去對岸表演嗎?這個時候擁有台灣價值的人們,怎麼不群起攻之?
新聞如下:
更多時候,我們看到高舉台灣價值的政治人物,也毫不迴避的前往對岸,進行所謂的交流。民進黨內,時代力量重要政治人物的親人,不也都被媒體披露,有人直接或是間接的與對岸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嗎?
很多檯面上的學術研究者,面對公眾事務時勇於發聲,但他們很可能旅居歐美多年,根本不在台灣的生活圈中,怎麼大家又不質疑這些人的公正性了呢?
當然我不否認歐洲對台灣事務可能沒有檯面上染指的意圖,但老美就真的不會為了自身的利益對台灣上下其手嗎?這點我想大家都不敢說死。
我認為這件事應該用一種同樣的標準看待,而非對特定立場的人,就貼他標籤,扣他紅帽子,對另一群人又特別的寬容,當他們擁護台灣價值在對岸受到打壓,還會反過來幫她們叫屈。
在平等交流的前提下,政治打壓並不是一個好的手段,一如北風與太陽,但反過來說,在平等交流的前提下,對很多研究者施以政治審核,貼標籤、扣帽子,這種作法,實在沒有高明到哪裡去。
總之,我認為政府為了維護學術工作者的學術自由,對於到對岸進行學術研究這件事,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一視同仁,即便有政治考量的風險,也是如此。最起碼面對不會犯錯的教育部長跟不能上任的台大校長,就應該用同一套標準來檢核。
不然就是應該漢賊不兩立,任何交流都應該一併停止,不分任何政治立場黨派、任何領域。
這件事不應該有維持現狀的滑轉空間,因為這必然會讓很多學術研究工作者感到無所適從,甚至乾脆簡單的選邊站,如果一個人文學術研究工作必須要選邊站,那這個學術研究本身大概也不會太有倫理學上的學術價值。
不要再把這種事拿來當成政治操作的手段,無論統獨。我認為這種飄移不定的標準,對台灣的國家正常化沒有任何的幫助。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