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張競
面對美國肉品進口壓力,綠營政府自毀長城,將於明年降低控管標準,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以下簡稱萊豬)進入國內市場,讓國內消費者曝露在食品安全風險中。但此時政府主管機關卻是投注重資,針對民眾加強宣導,希望能夠扭轉民眾的認知與社會的觀感。此等作為,根本就是一副絕不認錯蠻幹到底的嘴臉。
特別是主管政務官員宣稱將加強要求食品包裝標示,以便提醒消費者食品供應源頭,以利消費者選擇肉品時能夠獲得資訊參考。此種說法分明就是證明政府官員完全不食人間煙火,處理食安問題根本就是在閉門造車。
此因民眾消費肉品不光是自行選購後回家烹煮,更是經常要在不同檔次餐廳、吃食攤或是速食供應商家,透過外食方式直接消費,此時根本就見不到原有食品包裝,消費大眾究竟是要如何檢視餐飲供應源頭?但政府主管機關只知自說自話,完全迴避此等民眾疑慮。
過去幾年來民眾針對食品安全,產生極為強烈消費意識,因此為能配合食品供應源頭認證,以及利於上游乃至全程源頭管控,利用資訊時代各類條碼編寫技術,將商品產銷履歷資訊、營養標示以及添加物清單,全部建檔並透過各類條碼附註於食品包裝,早就成為食品市場消費活動基本要求。
但是此種應對措施,仍是無法完全根絕黑心食品企業大廠,採用價廉劣質食材製成食品銷往市場。主管機關雖然推出以「源頭管控」、「重建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黑心廠商責任」以及「全民監督食安」所建構之食品安全五環扣,卻也只是官樣文章。
2014年臺灣發生食品廠商使用劣質油品事件,當時多個食品大廠或是有名食品店家,由於使用劣質油品生產食品供應市場,相關名單馬上就被曝光,當年網路上的台灣黑心油品列表,到現在仍然可以查到,因此仍有廠商到現在還無法翻身。
蔡政府突然宣佈開放萊豬進口政策時,多位綠營政治人物很不負責任地說,消費者可以選擇不買。既然如此,消費者依據政府所公布的食品安全五環扣政策,以及食品供應資訊公開原則,要求政府公開告知,究竟是哪些肉品供應商進口了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肉品,而其所供售之食品大廠又是何者,並且被轉製成為何種食品上市。這些消費者應該知道的食安資訊,請問政府是否有誠意提供、以保護民眾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