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助理、政治幕僚 王昱翔
蔡總統任期已進入最後一年,放眼蔡英文任內的外交、兩岸立場,除了外交政策仰賴「親美反中」的立場,透過「抗中保臺」激化兩岸對立情勢,藉以獲取政治紅利,更因為持續惡化的雙邊關係,造成兩岸間的敵意螺旋加劇,導致雙方溝通愈發失衡,進而加劇臺海緊張情勢。
不同於縣市長選舉,總統大選更著重於兩岸、外交、國防政策,候選人的立場論述牽動著臺灣未來四年的國際發展方向。在臺灣經濟前景不佳、俄烏戰爭持續、美中競合加劇下,如何帶領臺灣向前邁進,是挑戰總統大位無可避免的課題。
根據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圖可知,近年來國人不論是在統獨立場或是身份認同上都有顯著改變。臺灣內部「支持維持現狀」的比例自 1996 年首次總統直選時的 45.8%,至馬英九總統任內飆破六成,2022 年的統計資料達到 57.2%;「支持臺灣獨立」的群體也同樣擴張,自 1996 年後逐漸成長,至去年支持度已達 31%;「支持統一」的比例則是自 1996 年的 22%逐年遞減,至 2020 年後僅剩個位數的支持度。
因此,維持現狀是臺灣共識。自1996年後,臺灣經歷三次政黨輪替,儘管意識形態不同、論述立場有別,臺灣主體意識也在過去將近 30 年的時間裡顯著提升。同時,雖然臺灣認同度明顯增加,「支持臺灣獨立」的比例隨之提升,但「支持兩岸間維持現狀」仍是現今國內的最大公約數,縱使在蔡總統任內兩岸頻繁出現緊張對立的情況,甚至面臨對岸文攻武嚇的威脅,國人認為「維持現狀」仍是緩解兩岸問題的最佳解答。
但要達到「維持現狀」的目標,「和平反戰」是首要前提,對話、交流則是具體辦法。然而海峽兩岸由於喪失互信基礎,臺灣又因捲入中美對抗的風暴裡,導致民眾期望的「維持現狀」變成遙不可及的口號,取而代之的是雙方劍拔弩張的對立氛圍。
儘管習近平透過友臺、惠臺的措施在兩岸問題上進行努力,但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會後,指派兩位具有濃厚鷹派色彩的張又俠與何衛東擔任軍委副主席,仍隱藏著中共武力犯臺的可能性,外加上美國軍方將領曾在國會接受答詢時提及解方軍可能在 2027 年攻臺的訊息,兩岸間兵兇戰危的氣氛仍高居不下。
面對臺灣內部將近六成民眾希望維持現狀的前提下,不只兩岸論述成為 2024年統大選必考題,如何確保維持現狀更是無法逃避的課題。馬英九時期仰賴「不統、不獨、不武」之承諾確保臺海安全,達到兩岸和平穩定的「維持現狀」,反觀蔡英文任內儘管一再宣稱也要「維持現狀」,但卻是共機不斷擾臺、兩岸劍拔弩張的軍事對峙,讓「維持現狀」淪為口號,兩岸更進入零和遊戲的窘境。
現今賴清德逐漸靠向中華民國主體性論述,並以和平保臺當作主要訴求時,藍營總統候選人如何接招將是國人關注的焦點,而兩岸三黨互動關係常會緊緊牽動美中臺三邊的敏感神經。至此,未來欲挑戰總統大位的候選人必須要在保有尊嚴為前提下,讓臺灣免於戰爭紛擾外,訴求達到和平維穩的「維持現狀」為首要目標,這才是臺灣民眾之福氣。
(圖片取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