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評論

你知道10月10日也是「國際反死刑日」嗎?

政大政治系學生  廖浩翔

討論死刑存廢的議題,在目前看似較為平靜的台灣社會,理性平和的對話,似乎也較有可能。

「死刑是一種誘惑。有正義感的人,多少都曾經把死刑當作是一種實現正義的方式。」(《殺戮的艱難》,張娟芬)

的確,在我們直觀的想像當中,死刑是一項控制社會秩序的工具,一方面利用人求生怕死的本能,逼迫心中有殺戮欲望的人們屈服,放下屠刀,另一方面則是平復被害者家屬心中難掩的悲痛。尤其在近幾年,隨機殺人事件越趨頻繁,且無辜的孩童和老年人漸成了受害者時,民眾的憐憫、疼惜之心,更觸動了心底深層的憤怒與仇恨,使得對於死刑的信奉,更為強烈。

諷刺的是,當我們詳查各國的謀殺犯罪率,卻會對死刑與謀殺犯罪率間的關係感到一頭霧水。「殺一可以儆百」是我們常拿來捍衛維持死刑制度的論點。不過,我們卻發現已廢除死刑多年的挪威,其謀殺犯罪率總是低於仍維持死刑制度的日本。不過,我們又可看見另一個廢除死刑多年的國家—南非,其謀殺犯罪率一直都遠高於日本。似乎,我們無法武斷地論證死刑與謀殺犯罪率間的關係。甚至,大部分已廢除死刑的國家的謀殺犯罪率,都有穩定降低的趨勢,如南非、義大利等國。殺一儆百,似乎只是種想像,而非現實。

隨著令人髮指的殺人事件爆發,「他是否會被判死?」以及「他是否被槍決了?」是大部分民眾心中最關切的兩個提問,而其他如:「他的動機到底是什麼?」或是「我們社會是否有需要檢討的地方?」等必須被社會認真理性探究的問題,卻在對於死刑的狂熱中,銷聲匿跡。

但別忘了,那些殺人犯都是社會的產物。一個人不可能一出生便擁有殺戮的慾望。那些已被扭曲的心智,是長年累月受到社會的影響所致。換句話說,每起殺人案都不是殺人犯單獨完成,而是這社會所造成的。而當然,最終的決定權在犯人手上,他的確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以終身監禁來取代死刑將會是更好的方式。

幾聲槍響,我們便嗚住了死刑犯的嘴,封住了瞭解殺人犯生成的一切機會,使我們不可能有效防堵下一位隨機殺人事件再次發生。甚至,我們也必須了解,司法制度是絕對不可能完美的,因此每起死刑定讞的判決中,總是有冤案的可能(如鄭性澤、徐自強、江國慶等案),但當槍聲響起,一切救援的機會便完全消失了。當我們以終身監禁替代廢除死刑,除了死刑最原初「隔絕」的立意仍存在外,我們更保有了解犯人與冤案救援的可能。

死刑制度到底帶來了什麼?在我們最天真的想像中,我們以為死刑將發揮它嚇阻犯罪的力量,禁絕謀殺犯罪,給我們一個更加安全的生活環境。但在前述,我們已經論斷死刑制度不一定可以嚇阻謀殺犯罪,此種對於死刑的想像,根本是一廂情願。

如果把犯人全殺了能完全杜絕社會的悲傷,那麼何樂而不為呢?但,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單純的死刑,只是以最為方便、最有效率、最低成本的方式,剔除掉社會所產出的瑕疵品,卻沒有檢討到我們社會存在已久的問題。我們不可能期待鄭捷伏法後,這社會將回歸平靜(儘管非常多民眾抱著此類幻想)。

相反地,隨機殺人事件將以同樣的或是更短的週期,佔據媒體版面,而我們又將陷入恐慌與仇恨。我們必須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試圖拼湊出「人魔」、「瘋子」以外,對於一殺人犯較為深刻且完整的輪廓。這將幫助我們發現殺人犯生成的可能,正視問題並修復社會的漏洞,防堵下一位殺人犯的生成。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9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0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0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0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