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政基金會永續組召集人 陳雄文
國政基金會永續組高級助理研究員 陳蒒遐
台灣的空氣品質問題成了民眾關注的焦點,也成了2018年台灣選戰中重要的議題。
針對這項國人最憂慮的民生議題,蔡政府提出一系列的改善空污的政策。在經濟面,希望發展電動汽機車、淘汰老舊交通工具、擴大天然氣發電等方式改善。而在法律面,則提出修正《空氣污染防制法》,並且順利的在今年6月三讀通過。
檢視新版《空污法》,對移動污染源新增了一項管制,是對車齡超過10年的老舊車輛,政府可以訂定更嚴的排放標準,這條被認為是針對老舊大貨車及二行程機車的條款,在社會上引發了不少漣漪。
許多人問:若車子出廠時明明就符合環保標準,為什麼現在要加嚴管理,彷彿是「拿清朝的劍斬明朝的官」。
由於移動汙染源的修法問題,二行程機車車主在6月17日上街頭抗議環保署禁止「特定車種」上路違憲,而貨車車主也在7月15日南北串聯,以「路過」環保署及國道3號清水服務區方式表達「反對強制淘汰」的訴求。
眼見事情越演越烈,加上又是選舉年,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才表明環保署會在提出配套措施後才加嚴排放標準。最近,環保署更縮手提出優先管制對象是25年以上的柴油大貨車,10年至25年的柴油大貨車暫時不管制,這不是大打了修空污法的折扣嗎?
移動汙染源事實上也是台灣空氣污染源之一,政府要加強管理移動汙染源是合理的,但為何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因為在《空污法》修法前,政府部門並沒有做好配套措施;若是在有良好的溝通下進行修法,日後的阻礙會比較少;由於政府部門欠缺全盤的考量,因而造成今日的結果。
在大貨車方面,大貨車多採用柴油引擎,柴油引擎是「壓燃」,靠壓縮空氣產生的高溫來直接引燃噴入汽缸的柴油,而汽油引擎則是「點燃」,用火星塞來點燃引擎。柴油引擎有低轉速大扭力省油而且使用年限是汽油引擎2倍的優勢,但也會因霧化不足造成燃燒不全而產生污染的問題,不過這問題在近年來獲得初步的解決。
目前已有幾種方法可以改善大貨車廢氣的問題,環保署應就此問題與相關單位,如車輛研究中心或工研院研議改善的技術與方式,用最低的成本來降低大貨車耗能。
大貨車是許多家庭吃飯的工具,攸關於貨車司機的生計,希望有關單位能夠研議出配套方式,用最省錢的方式幫助貨車車主解決問題。
在二行程機車方面,二行程機車是指使用二行程引擎的機車,與四行程引擎的機車相比,二行程機車馬力較強,但會排放白煙不環保,而四行程機車需要換機油、聲音較安靜、燃燒完全。
由於二行程採用機油混合燃燒的方法,容易燃燒不完全產生白煙,新車時二行程機車與四行程機車的CO排放並沒有明顯差異,但二行程機車引擎在耐久保證里程結束之後有加速劣化的現象,四行程機車則沒有這種問題。
有鑑於此,政府近幾年從補貼購車等方式獎勵民眾汰換掉汙染較大的二行程機車。在地方政府提供加碼補助之下,已有大批民眾藉由政府的補貼以優惠的價格升級使用的交通工具,而目前未汰換的民眾是否有其難言之隱?
都市交通運輸方式選擇很多,有解決二行程機車問題的替代方案,但偏鄉地區交通運輸工具選擇少,要到其他地區會十分仰賴自用汽機車,而許多偏鄉居民在經濟上是屬於弱勢族群,汰換機車是一大負擔。城鄉差異問題似乎在修法時並沒有被周全地考慮到,也因為如此才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
修正條文雖沒明確表示車齡超過10年就一定要換車,但藉由加嚴檢驗條件下,實際就是隱藏著汰換舊車的意思。看似合理的法條,但卻忽略了部份車主的需求。
汰換掉高汙染交通工具,確實是正確的方向,可以引導整個台灣往一個更進步的未來前進。但政府缺乏整體的政策規劃,其中有許多需要討論與修正的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應該有更妥善的安排。
photo by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vectors/design”>Design vector created by Freepik</a>
二行程機車, 大貨車, 廢氣, 柴油引擎, 移動污染源, 空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