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評論

「洞朗對峙」結束,中印雙贏

鬼谷長青

對峙達72 天,戰爭風險愈來愈高的中印洞朗危機,突然戲劇化的結束。 由於雙方外交辭令的表述模糊,以致危機結束後「誰贏了」 反而成為各界關切的焦點。

在印度,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一次重大的外交勝利, 中國大陸向印度低頭;大陸則強調是大軍壓陣才迫使印度撤軍, 而且寸土不讓維持了國家尊嚴。國際輿論如《華爾街日報》 則認為新德里成功挫敗了大陸控制爭議地區的企圖,《華盛頓郵報》 也認為是大陸「先眨眼」;BBC的報導則強調要看大陸會不會繼續 修建那條邊境道路,而大陸對此模糊其詞。

然而從表象爭論誰是贏家, 除了滿足民粹式的想像外並沒有實際意義。 因為雙方刻意選擇模糊的外交辭令表述,就是要避免外界產生「 誰讓步」的聯想,如此才能提供各自解讀的空間, 讓雙方已經激化的民族主義情緒對立能夠得到緩解。

「洞朗對峙」本質原是中、印邊境駐軍間的摩擦, 雙方在邊境互擲石塊或相互推擠是司空見慣的事, 但因為媒體報導引起互聯網民粹相互激盪, 進而引爆雙方民族主義情緒對撞, 才升級為影響國家未來發展大計的地緣政治危機。

形勢到後來已演變成典型的「懦夫賽局」:有人讓步就是零和遊戲, 讓步者全輸、不讓者全贏;動武就是雙輸,即便贏了戰爭, 也輸了和平的外部環境而影響國家發展大局。

「懦夫賽局」中最符合雙方利益的解決途徑,是同時踩下煞車。 從此一觀點,洞朗對峙危機最後和平解決, 正是行為者理性選擇下的最合理結局。 只是因為缺乏轉向和解的鋪墊,才會讓外界感到愕然。

因此,務實的探討誰是洞朗對峙的贏家,更合理的面向是切入事件「 為何發生」以及和解後對「未來發展」的影響, 而不是關注於那條高原上的偏僻道路是否繼續修建,也不是以誰先「 眨眼」或「讓步」作為判準。

眾所周知,有大國情結的印度對大陸崛起有強烈疑慮,不僅拒絕參加 5月中旬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還警告參與國家可能承受「無法支撐的債務負擔」。從這角度來看, 6月中旬印度挑起「洞朗對峙」,無論是擦槍走火亦或精心設計, 都可以視為印度抗中意志的延續。

然而大陸經濟總量是印度5倍,國防預算4倍,戰爭若引爆, 印度很可能再次承擔戰敗的羞辱。對峙期間印度除西方輿論支持外, 並沒獲得美、日等國真正的奧援。內政方面,則不僅出現教派衝突, 第二季經濟成長率也只有5.7%,外界已質疑2017年成長率是 否能夠保7。印度內外交困,能在洞朗堅持下去的唯一籌碼, 只剩下大陸投鼠忌器,不願發生戰爭的立場。因此, 能夠不傷顏面的從這場軍事冒險平安下莊, 對印度總理莫迪來說算是理想結局。

這表示大陸即便「先眨眼」,也是在讓印度感受到「被讓步」 的利益之後。果如是,莫迪將如何回應大陸「讓利」的善意?

9月2日,金磚峰會前夕,莫迪在臉書發文:期待「 在中國的領導下,此次峰會能夠有富有成效的討論, 同時取得積極的成果,支持一個更堅實的金磚夥伴關係」。 雖然後續效應還要繼續觀察,但金磚峰會成功舉行, 就表示印度對大陸的態度即便不是完全合作, 至少也不再是堅持對抗。

一個不對抗的印度,對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極為重要。 印度是南亞大國,若持續抵制,則一帶一路重頭戲的「 中巴經濟走廊」將效益不彰。 這是大陸外交部宣布洞朗危機解除時強調:「 中國政府重視同印度發展睦鄰友好關係」的原因。因此,經過這次「 衝突 – 妥協 – 和解」的過程,印度若不再堅持對抗態度,則真正的贏家將是大陸; 而印度如果同時獲得經濟成長的成果,就是雙贏。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8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9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9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0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