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評論

「影視政治」的美化效應-從《斯卡羅》到《金剛川》

新聞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蔡哲明

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播出後引發服膺美國的輿論批判,南韓片商申請《金剛川》上檔也因美化中國掀起國內反彈,由於涉及歷史書寫的角色主體,除了造成「影視涵化」的意識形態,也隱含了主流與回響效果的政治正確。

猶太裔學者葛伯納提出涵化理論(cultivation theory)主要用來研究電視效果,認為它取代了人們的其他活動,成為意識、觀念、資訊的主要來源,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同以上兩部影視創作,對外產生服從的「意見主流」,對內形塑狹隘的「個人經驗」。

《斯卡羅》編劇刻意營造劇中不同派系爭權奪位,從閩南、客家、馬卡道族以及清朝之間的恩怨情仇,卻將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過度美化,完全已將「洋人殖民」看成「文明建立」,從史學觀點看已經淪為服膺美國的政治正確。《金剛川》則是描述韓戰中的「金城戰役」,中共為了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卻將參與侵略戰爭的共軍描述為英雄,從戲中情節”志願軍戰士們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遭到批判就是南韓「美化中國」的叩頭外交。

影視媒體擔任一種直接有效的傳播工具,翻拍曾經發生存在的歷史事件,「影視政治」遭客體化的建構結果,便會聚焦作者本身的詮釋角度,透過鏡頭語言進而說服閱聽大眾。此時的影像不單只有再現功能,還有一定程度的敘事能力,而將觀點立場潛移默化在影像內容,形塑了我們觀看事件的方式,進而發揮它的政治效果。一旦個人意識主張凌駕歷史價值,自然引發社會輿論對其作品的文本檢視,認為影像敘事的政治力量,帶給了閱聽大眾偏離解讀。

當「影視政治」企圖改變特定人物並且影響客觀歷史,其實也傷害了國家民族的既有情感,從導演主觀改編的歷史框架,目的是讓觀眾接收訊息而潛移默化,不是產生外在的先天歧視,就是造成個人的後天誤解。

「影視政治」的美化效應不該流於政治正確,創作怎能完全偏離史實,甚至帶有特定意識形態,而讓《斯卡羅》與《金剛川》走入文化殖民的悲劇。

(照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0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1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1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1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