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專欄作家林育中

22K 的問題會自然解決,之後呢?

台大物理系客座副研究員 林育中

下表是內政部近二十年來的出生人口統計。

在 1997 年之前,有十幾年的每年出生人口在三十萬與四十萬之間振盪, 1997年後情勢急轉直下,一瀉千里。不必受過嚴格的統計及人口學訓練,也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趨勢,台灣的青年人口將逐漸減少三成。

新生人口減少首先衝擊的是教育系統,97 年到 98 年的出生人口驟降已反應在現在的高等教育系統。此一衝擊雖然在三年內會稍為和緩,但在二年後又有另一波大的衝擊,而且是不可逆、持續的衝擊。高等教育的裁併在兩年內就得初步完成,而且要持續進行。

接下來的衝擊就會移轉到就業市場。現在一般的初次就業年齡在 22 至 25 歲之間。97 年到 98 年的出生人口驟降造成的就業衝擊最早會在 2019 年出現。我們談的可不是 1%、2% 的供給失衡,而是一口氣 15% 的供給大缺口。

我在學校的辦公室恰好鄰接體育館,例來都是校園人才招募熱門的舉辦地點。幾年前,來參加校園徵才活動的猶是人事和事業單位的基層員工,現在慢慢的出現只有在電視才會出現的業界名人。兩三年後新進員工市場競爭的狀況會更加白熱化,其他的競爭武器還會持續升級。所以我對所謂的 「22K」的問題一向樂觀。即使政府目前不採取任何行動,短期內的就業市場供需會一面倒的向供給方傾斜,「22K」 的問題在短期內會自然解決。最近有提議以「適度」 的通膨來提高薪資以增強台灣的薪資競爭力恐怕不是好的辦法。通貨膨脹影響的不只是受薪階層,老年人口日益增加的台灣高齡化社會之中,已退休的人員所受衝擊恐怕更大。而且以「適度」 的通膨來提高台灣本地的薪水競爭力恐怕緩不濟急;我們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是倍數,不是百分比。

企業對於即將面臨的新進人員缺口除了必須提高薪資外,產業升級以提高每位員工的平均產值似乎也是無可避免的。新進人員薪資的競爭勢必馬上擴及至企業的每一個層級,全面的人力成本提升只有高員工個人產值的產業才負擔的起。近期起步的工業 4.0 對這個問題有幫助,而且提高每位員工的平均產值也與工業 4.0 的軟目標契合,但工業 4.0不是解決方案的全部。國際化、分散式網路組織也都是可能的選項。

最後是政策。牽涉到人口,能直接影響的是人口政策及移民政策。人口政策的政變現在一定要做,但見效在二十年後。移民政策見效快,但對社會的衝擊大。新加坡在過去曾經歷大幅的人口擴充,後來因為新移民造成的社會問題不得不放緩腳步,調整目標。目前才公佈的白領移民政策只是個起點,效果還待觀察。台灣內閣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政務委員有一個出自於社會系、社工系的專家,這次的新閣員名單也不例外,就看新的內閣如何解決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9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0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0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0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