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
這兩天媒體記者接連成了新聞主角,先是寰宇電視台黃姓主播在泰國疑似洗霸王頭事件,遭網友群起圍剿;接著是三立廖姓主播在臉書PO文質疑自家新聞,並稱她「拒播假新聞」。兩起事件都引起廣大迴響,但從媒體識讀的角度出發,民眾仍須有所鑑別:黑心媒體實比白目主播危害更大!
黃姓主播赴泰國度假,與友人至曼谷一間沙龍消費時,因服務內容認知有差別,黃姓主播及友人不願付費。雙方爆發爭執後,黃姓主播在粉絲團PO文「討拍」指店家坐地起價,沒空調、用冷水洗頭,並出示店家老闆打掉她手機的短暫錄影畫面。
未料,泰國店家比黃姓主播更熟悉新媒體操作,在臉書開直播長達12分鐘,也引來泰國媒體爭相報導。事實攤在眼前,網友又不是睜眼瞎子,撻伐因之排山倒海而來。還好黃姓主播總算即時知所停損,於臉書自我反省並急奔沙龍道歉,才不致鬧到為了區區幾百泰銖搞到形象、名聲全臭,甚且連工作都不保的窘境。
至於三立假新聞事件,則是一名廖姓主播在播報民進黨大老吳乃仁與酒吧大奶妹的關新聞時,發現新聞中談論酒吧的受訪者是自家記者,且似乎怕身分被辨識出,還以背部示人且變聲。氣得讓女主播下了新聞台後在臉書PO文怒罵:「找不到爆料人受訪,可以寫周刊轉述啊!我拒播假新聞!」
更離譜的是據媒體報導,廖姓主播的貼文傳進公司高層,她竟被負責該新聞的長官叫進辦公室痛罵,新聞部高層更要求刪文!有人看不下去便提供原始拍攝畫面,證實新聞中的爆料者除是三立社會線記者;並且,沒去過該酒吧的他還得意地說:「以我們這種專業假新聞的能手,這真的是小CASE。」
對此,三立新聞部總監回應在採訪製作上「有瑕疵」。這就讓人不解,如果記者真的去過酒吧,明明就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若未去,也可如廖姓主播所言引述周刊報導處理。但三立的作法卻是讓自家記者「變身」談論沒去過的場所,是忽疏瑕疵或刻意作假,自有公論。
台灣媒體一向以敢拚敢衝為傲,新聞自由或許非全球資優前段班,但「做新聞」的尺度絕對夠寬。唯無論如何,「造假」都應該是絲毫不能跨越的紅線,莫非竟至忘了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腳尾飯」事件?
只是,台灣若干媒體的「恥度」未免也放得太寬,例如這起報導不正是一碗媒體製作的「腳尾飯」?甚且,台灣媒體的「無恥度」還揚名海外、青出於藍,去年上映的港片《新聞導火線》,裡面反派要角閃報總編輯,竟是把台灣有線電視媒體只顧衝點閱率的無良經驗帶至八卦媒體充斥的香港「發揚光大」,何其諷刺!
主播個人的白目,猶可靠內部科層機制及編輯台把關機制來補救,至多也只是為民眾譏諷主播無腦添上一記笑點;若是媒體內部集體沉淪與失控「造假」,試問又與製造黑心食品的商人何異?又何嘗不是現存於台灣社會的一大毒害?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