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 楊泰順教授
日前新黨主席郁慕明發表公開談話,對2018台北市長選戰,表態將「有條件支持柯文哲連任」。對此,國民黨淡定的表示,候選人提名有「既定節奏和提名時程」,不受友黨表態影響。對於國民黨的淡定,個人實在不敢苟同,常識告訴我們,在非執政的優勢選區,候選人提名只能早不能遲。
各項民調顯示,台北市迄今仍然屬於藍大於綠的選區。但何以郁主席卻肯定的表示:如果民進黨支持柯文哲,柯「幾乎穩定當選」?依「競爭力論壇」上周所公布的民調,郁主席的判斷似乎並不離譜,因為該民調顯示柯文哲的施政滿意度高達5成4。且若與賴清德、丁守中、蔣萬安、羅智強、李錫錕、鄭麗文等分別捉對廝殺,柯文哲也是所向披靡。
有趣的是,今年5月民調才顯示柯文哲的滿意度只有44.6%,同月份的遠見雜誌也發表柯的滿意度低到只有42.9%,居六都首長之末。5月到11月間,柯究竟做了哪些事,讓他的滿意度可以勁升10個百分點?
根據分析,今年8月世大運的成功舉辦,與6月參加雙城論壇,尤其敢於挑戰綠營禁忌喊出「兩岸一家親」,確實有助於他滿意度的提升。此一民調的波動顯示了「在位者的優勢」,因為若非傾全國之力世大運不會成功,若無兩岸關係的急凍,柯文哲的上海行也不會如此吸睛。身為現任市長,柯想不吹噓也難。
上週的民調顯示,認同國民黨的受訪者中,有將近3成8對柯文哲的施政表示滿意。而在柯文哲與蔣萬安的捉對廝殺中,竟有27.3%的國民黨認同者表示會票投柯文哲;若換成柯文哲與丁守中對決,也依然有25.6%的國民黨認同者表示會支持柯文哲;至於其他藍營人選上陣,跑票情況則只有更嚴重。全部受訪者中只有2成8表示自己是國民黨的認同者,在民進黨全面執政的氛圍下,這些人還願意表示認同國民黨,說他們是「鐵桿藍軍」應不為過,但在這鐵桿族群中,竟還有超過四分之一表示會支持柯文哲而非藍營自己的候選人,國民黨難道能不警惕?
上述國民黨支持者的鬆動,說明除了在位者的優勢外,國民黨缺乏明確的挑戰者也是柯文哲聲勢不墜的原因。台北市長選舉為地方選舉,預期不會涉及統獨爭議,意識形態對立也因此不會成為選戰主軸。當意識形態或統獨政策無法區別候選人時,候選人的人格特質便會成為選民的參考指標。
目前藍綠因為都沒有檯面上的候選人,柯文哲在標榜政績時,選民便沒有比較的對象。既然沒有自己陣營的候選人,是否支持柯P便只能「就事論事」,而在位者只要政策推陳出新,要壟斷媒體版面並不困難。
以google的搜尋度為例,柯P的度數為81,蔣萬安雖也是在職立委,卻只有6,毫無公職的丁守中更慘,則只有1,顯然在職者的一言一行較容易吸引網民的關注,也創造了選戰節奏的主導權。可以預期在明年選舉前,聰明如柯P一定會不斷創造話題維持媒體上的熱度,然後再透過包裝,將曝光度轉化為選民的滿意度。
面對對手的策略,國民黨的淡定,似乎不符選戰的謀略。北市選民既然藍大於綠,國民黨便應及早整合,以適當的候選人作為支持者凝聚的目標。有了候選人之後,在位者吹擂政績便可能被選民拿來與挑戰者比較,不致讓在位者獨佔媒體版面。如果拘泥於全國提名時間必須相近,在位者正好可以利用這空檔持續進行形象包裝,甚至以敬老金等名目遂行政策買票,等到自己候選人產生時,恐怕面對的已是一場硬戰。
對手既是無黨籍,近來又被質疑「淺藍」,國民黨如果期待選戰號角一響藍綠將自動歸隊,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深藍的新黨郁慕明主席願意公開相挺柯P,這樣的警訊絕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如果沒感覺到泛藍選民的茫然,郁主席又何必甘冒大不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