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專欄作家

開放個人免稅儲蓄帳戶之思考

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吳孟道

近十多年來,台灣金融市場發展面臨極大瓶頸。由於市場過度競爭使得資金價格(利差)長期低弱,而投資機會貧乏造成資金持續外流(金融帳已連續淨流出22季,累計金額高達2,376億美元),加上雙卡及連動債風暴導致法規趨嚴,多重因素限縮傳統與創新金融業務發展,也讓金融產值占GDP比重持續下滑(參見下圖)。

金融產業產值長期低迷,除反映金融市場發展遲緩外,也對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衝擊。為改善這樣的困境,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自2013年上任後,便積極推出一系列的金融市場刺激方案,主要分為境外(走出去)及境內(引進來)兩塊。其中在走出去部分,最著名的就是金融打亞洲盃政策,以建立區域金融中心為目標。

而在引進來部分,則是以金融進口替代為核心,於2014年3月開放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OSU)正式營運,2015年7月再核准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OIU)設立,同時搭配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相關規定鬆綁,藉由吸引海外資金回台(國內銀行、證券及保險業投資國外金融商品餘額粗估超過新台幣10兆元),帶動台灣資產管理市場發展,同時提升台灣金融國際競爭力。曾銘宗曾公開表示,這一系列舉措,可視為台灣邁向亞太理財中心的最後一哩路。

無論是區域金融中心或亞太理財中心,最終目標都是希望做到「人」「財」兩留。特別是在引進來方面,對於台灣爭取境外資產與財富管理市場,確實具有一定作用。只是相較於香港與新加坡,台灣的資產與財富管理業務起步相對緩慢,且國內金融商品範圍及種類的多元性明顯不足,尤其是OBU、OSU及OIU開放同時,與新台幣計價有關商品並未同步開放,這對引資回流目標自然而然造成強大阻力。

有鑑於此,短期在不考慮開放與新台幣計價有關金融商品的前提下,想要刺激金融產業發展,政府或許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即以國內游資取代引資回流,充分運用國內閒置資金(超額儲蓄),活絡資產與財富管理市場。實際作法上,開放個人儲蓄帳戶(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ISA),就是一個突破點。更重要的是,此項政策不會與金融進口替代相衝突,反而具有相輔相成之效。

所謂的個人儲蓄帳戶,或稱個人免稅儲蓄帳戶(Tax-Free Savings Account,TFSA),係屬於一種銀行帳戶,不過,與一般普通儲蓄帳戶不同的是,該帳戶投資收益如資本利得、利息收入及分紅所得(股利及股息),均免予課稅。ISA也類似年金制度下的帳戶,例如勞工退休個人專戶,差別在於ISA不局限於退休之後才能動用資金,相對適合人生任何階段。

從國外實施經驗來看,英國於1999年4月啟動ISA制度後,每年帳戶資產呈現逐年攀升態勢,並帶動資產管理市場快速成長。2014年7月更推出限制較少且免稅額度更高的NISA(或稱個人超級儲蓄帳戶),讓民眾有更多的選擇。根據英國皇家税收與關税局(HM Revenue & Customs,HMRC)統計,截至2014年4月底止,英國ISA帳戶共計1,347萬戶,帳戶資產高達4,696億英鎊(約23.5兆元新台幣,參見下圖)。

除英國外,加拿大也於2009年1月正式實施TFSA制度;日本政府則於2014年1月採行具有自身特色的Nippo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 (NISA),並於今年開始實施Junior NISA帳戶,允許父母可以替未成年子女開立NISA帳戶並投資(每年投資上限為80萬日圓);韓國則是於2015年新一輪振興經濟方案中,推出ISA制度,並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

從上述各國經驗來看,ISA制度主要是政府利用稅收制度,鼓勵民眾以小額、中長期的方式進行投資,累積個人財富並進一步帶動市場及產業發展。因此,值此國內金融發展面臨瓶頸之際,政府實可以國外ISA制度作為借鏡,達到活化超額儲蓄、擴大金融市場量能並帶動產業發展之目標。不須一昧地將焦點至於吸引海外資金回台,特別是相關業務、商品、稅制等各個面向皆無法配合鬆綁下,這樣的目標短期著實難以達成。唯有多管齊下,才能真正創造政府與產業的雙贏。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9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0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0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0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