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師 月下波光
新政府上台後,十萬火急的要兌現選前承諾,長照2.0也如火如荼的運作中,這套制度執行半年至今,實務場上到底運作了些甚麼?又遇到了那些困境有待變動?這樣的變動處於這個青黃不接時期的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我們的新政府不會也沒能力去思考,畢竟光要把新的制度重新的安排到位就已讓新政府疲於奔命,為了那筆社區化的鉅額費用忙到焦頭爛額,不斷修正預算額度;在新舊制度交換時期的福利品質只能靠我們這些一線的工作者用自己的心力、時間與無數對我們服務對象的道歉,來維持表面的和平。
長照2.0的一個美夢願景,是將長期照顧融入社區之中,將服務與管控化整為零,分為ABC三個等級,C級是一種在地資源,在住家隔壁或是幾條街外就可以得到的服務,但每個站別只有少數幾種服務。如果要考量經費運作與國家發展,當C級據點與原本就有的商業服務結合,那將會是福音。例如,北歐國家,長期照顧服務就包含老人的理髮、指甲修護(老年的灰指甲、指甲疾病等等預防措施),而這樣的服務就是跟當地的理容院合作,而不是自己再開一家理容院,或是蓋一間據點,然後提供一堆服務,這對地方發展毫無幫助,甚至有排擠效應,影響地方經濟。
B級服務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現在很常看到的老人護理之家、安養中心之類的單位,他們提供日間的托老、活動(例如共餐)、臨時補充性的短期照顧─家人有需要外出、工作、旅遊,以致數天無法回家,需要有機構臨時收容老人幾天等之的服務;A級機構則是以大型非營利組織/機關(例如醫院,目前最大宗的也是醫院)為中心,提供服務需求評估,告知各項服務的所在位置等等,就像是部隊裡的大隊長,接受上級指示並了解下級情況,進行指揮調度。
這樣的制度看起來很完整,但是執行起來卻有許多實務上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C級的據點如何成立,以及服務的品質如何。政府提供的服務或是民間與政府合作提供的服務都須要有品質管控,但是一般的店家為何要接受政府的監管、評鑑,我們也可以決定不要接你政府的方案,如果沒有足夠的誘因,只打著長照大旗就要這些靠自己體力、勞力維生的店家為你做公益,還要接受你的評鑑,被你指揮,恐怕不容易執行。目前新政府規劃排除了先進國家的作法,而是要原本在地的小型非營利組織或是政府的社區關懷據點來做這件事,雖然可以避免掉上述麻煩,但這些據點要做的有能量與能力提供政府所要求的服務嗎?就實務而來觀望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政府擬定的服務需要高度專業與品質,社區關懷據點做不到;更何況大部分的據點根本無法24小時經營,無法提供長者/失能者及時的服務。
在B型單位則面對了政府的另一個挑戰─難以營利。根據新政府的規劃,私人營利事業傾向被法人化,換言之,許多經營者難以獲利為目標,安養中心會開始思考,要不就走高級路線,只接受有大額定存或是財產,不仰賴政府補助繳付高額費用的客戶,要不就是要接受政府的要求,將自己法人化,並且非營利化。但是一家照顧機構投資金額很高才能營運,不算買土地、蓋房子的錢,單是每個月的專業人員聘用費用、餐食、水電等基本營運開銷,少說都要上百萬元的賠錢生意。
此外,實務上最大問題就是長者/失能者需要機構照顧,但沒有機構願意收容,有床位的不收政府案,收政府案的床位向來稀少,面臨筆者手上幾個極重度的失能者,就要等上好幾個月才有機會排隊排到床位;此時,政府政策又來個大轉彎,例如,開放許多失能評估資格,但是服務面的資源根本沒有到位,空窗期的問題很多。
撇開機構面不談,就個人資源而言每個月要多少錢才能入住機構嗎?以台北市為例,若想入駐機構,不包含雜費的最低費用是28000元,是六人房;單人房或是有照顧品質的住所,39000元是筆者找到最便宜的地方,面對這樣的情況,連許多第一線的社工員都不時感嘆:「老不起」。更何況現在已有很多的機構打算關閉,或是改成高級老人安養中心,那麼如存款沒有破千萬、一個月交不夠7、8萬者之長嘆此前景讓人無法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