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中荒廢的法律小屋版主 Dr. J(錢世傑)
● 沒錢,不敢退休?
人愈來愈長壽,但是否會感覺到愈來愈幸福呢?
2015年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在其「財富大逃亡」一書中,說明了現在是歷史上最光榮的時期,富人增多,貧民減少,人類壽命延長;未來預期壽命將持續增長,而死亡率也將持續下滑[1]。依據其論述,除了壽命之外,另外一個探討影響幸福生活的因素就是物質水準。
人活得愈來愈久是確定的事實,但有錢嗎?本文嘗試著依據相關數據,描繪一個未來10年的退休景象,讓退休生活即將到來的朋友,能瞭解自身財務的不足而及早因應。
首先,有關於退休年齡的部分,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103年受僱員工動向調查統計結果」,95年至103年退休年齡逐年上升,從55.2歲一直到57.8歲。但是公務員卻不太一樣,95年至103年退休年齡,一直在55歲左右打轉,並未如同勞工的升高跡象。(如下圖1)[2]
公務員退休制度較為穩定且優渥,但是這幾年來因為國家財政惡化,使得退休制度也趨於緊縮,如75制變成85制,所得替代率也要逐步降低等對公務員不利因素,使得公務員擔心福利制度縮水,能早退休就早退休。
至於勞工的部分,為何退休年齡愈來愈升高?「103年受僱員工動向調查統計結果」中並沒有提到確切的原因,有可能與經濟發展遲滯,勞工口袋資金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所以只好繼續工作,導致退休年齡攀高,預估未來勞工退休年齡之動向調查,應該會逐步攀升。
● 退休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退休後,存的錢不夠,相信是很多人心中的痛。
依據摩根「退休快樂指數」顯示,受訪的民眾平均每人已存268.7萬元的退休金,希望退休的年齡是63.8歲[3]。但是這一項調查並沒有說清楚受訪年齡為何,如果已經到了50歲,則才存了268.7萬,恐怕就難以維繫退休生活。
已經退休的人到底平均持有多少退休金,國內尚難有明確的統計數字,但依據生活經驗判斷,一般民眾主要都是靠退休制度、國民年金等支應。只是這些基金的財務狀況即將出現問題,應該已經算是「常識」,以這些作為退休的依賴,恐怕並不牢靠。
我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退休金可以撐到生命的最後一天嗎?」文中模擬了一種退休情況:
某甲不會投資,只會定存,子女無法給你任何孝親費,國家因為經濟狀況變差無法給予任何補助,退休時擁有現金600萬,靠利率1.5%的利息過日子,年支出30萬(每月2.5萬元)。
經過Excel模擬後,勉強可以撐到83歲,差不多剛好花完。如果不小心活太久或超過預期的支出,恐怕口袋空空,就會深深地感受到一句話「不怕早死,就怕晚死沒錢」。
● 實際描繪退休人生
剛好花完退休金是最理想的狀況,又可以避免因為財富繼承使得社會貧富不均更形嚴重。不錯,既然是「理想」,恐怕與實際有點落差,讓我們透過一些統計數字,嘗試地更清楚地畫出未來的退休人生。
首先,結婚年齡愈來愈低,現在大約是男生32歲,女生30歲,平均起來是31歲[4]。
其次,參酌前述勞工與公務員的平均退休年齡約57歲。換言之,退休的時候,小孩子約26歲,男生差不多當完兵且研究所念完,女生也差不多研究所念完後1至2年。
假設,子女要出國唸書,身為父母的你是否會資助一下?
現在很多人主張要讓小孩子過苦日子,不要當直升機父母,凡是靠自己,這個道裡大家都知道,但是在104年平均一對夫妻才生了1.18,簡單來說,平均一對夫妻只生了1.18位小朋友。(如下圖2)
生這麼少,已經是全世界最低的數字,小孩如同心中的寶一樣,花個150-200萬元栽培一下,想必是值得。
出國念個碩士,兩三年後學成回國,父母大約60歲了,小孩子也已經接近30歲,又到了快成家立業的時候,成家、立業,也是一筆資金,包括婚宴、買房子,甚至於投資事業要花個50、100萬,要不要掏錢幫助小孩呢?
如果是美國,小孩子靠自己是文化傳統,但是我們的民族性不同,加上少子化的因素,我猜想大多數的父母是願意的。所以,剛剛退休的600萬元,七折八扣的,還有剩下個300、400萬元就很不錯了。
算400萬好了,以目前平均死亡年齡約80歲,總共還有20年好活,夫妻兩個人要花恐怕很吃緊。參酌日本的經驗,很多子女變成啃老族,再加上若是得了重病,這時候少少的錢根本不夠,讓我又要再講一次「不怕早死,就怕晚死沒錢」。
● 政府拍胸脯的保證
希臘早期的退休制度很好,但是當國家財政慢慢不行的時候,已經領到退休金的老年朋友們,哪管這個政府呼籲要共體時艱,勸說老人少領一些的做法更是群起抗爭,老人紛紛地用選票教訓執政者,反正只要自己領得到退休金即可。但當債務無法償還之際,結果就如同許多希臘退休老人一般,坐倒在銀行門口,因為領不到少許退休金而哭泣的慘況。
只靠退休金,以現在台灣人口結構老化、少子化嚴重性位居世界第一的現況,提早盤算自己的未來,透過「專注本業」、「開發副業」、「投資理財」等概念,讓自己退休生活更有保障。這些數字是客觀的,從數字的變化中,可以模擬出未來的景象,只是很多人還無法感受,如同溫水煮青蛙一樣,到最後將會被滾水煮熟而死。
政府幫不了忙,有可能幫倒忙。
看著鄰國日本政府安倍晉三以狂印鈔票的作法,日幣兌換美元的匯率,一路從70元一路狂貶到125元,希望老化的社會能重新燃起讓人興奮的經濟成長。雖然股市爆漲到20,000點,中國大陸、台灣等各地旅客紛紛衝到日本瘋狂採購,買吹風機、電子鍋,連馬桶蓋都搶買,經濟似乎出現了許多熱絡。在這一場金融改革的過程中,最可憐的是那些退休老人,領得退休金因為貨幣貶值而實質價值被稀釋,「下流老人」的名詞於焉出現,而且日趨嚴重。
臺灣與日本的社會現象很接近,一樣的長壽,一樣的少子化(臺灣比日本嚴重),債務方面也不遑多讓,由於這數十年來,歲入極少超過歲出,習慣多花一點,就好比是年收入200萬的年輕人,卻花210萬元一樣,每一年看起來只有借一點點錢,但歲入歲出的差不斷累積,目前負擔的債務業已達到6兆。
這樣子的情況,國家財政好比是年薪200萬的帥哥,很會賺錢,看起來很風光,但是卻背負著600萬的債務如果分10年償還,每年只要還60萬,好像還還得起。可是隨著老年化退休朝的來臨,政府財政只會更惡化而不會改善,未來當債務來到了12兆、15兆,甚至於18兆的時候,就如同這位帥哥身上扛著1,200萬,或1,500萬,甚至於是1,800萬的債務,一樣是10年攤還,一位年薪200萬的帥哥,卻必須要償還120萬、150萬或180萬元,賺來的錢幾乎都在還債。
面對這樣子的現況,屆時執政者該怎麼解決呢?跟日本一樣,只剩下印鈔票解決了嗎?我不希望用「隨人顧性命」來描述未來10年的生活,但學會投資理財,則是安穩度過漫長退休歲月的基礎。
[1] 安格斯‧迪頓,財富大逃亡,第75頁。我國因為少子化的關係,人口結構嚴重失衡,雖然壽命不斷延長,但死亡率卻上升。
[2]103年受僱員工動向調查統計結果,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5929124445Q5IT53QV.pdf;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的意義與影響,http://www.exam.gov.tw/public/Data/222410265871.pdf;2013-2014年考試院性別圖像。
[3] 退休快樂嗎? 台灣人僅勉強及格,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604270436-1.aspx。
[4] 結婚年齡中位數及平均數(按發生)(64),http://www.ris.gov.tw/zh_TW/346。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View Comments
本回應針對知識份子。知識份子,只要是"有意識"的,就不會陷入困境。
你可以應付、處理「現在」,但是你無法應付、處理「未來」 -- 你也不需要。解答、力量、正確的行動,或是資源,都會在你需要的那一刻出現,不是之前,也不是之後。 -- 引用自《修練當下的力量》http://www.haodoo.net/?M=u&P=I1047:0&F=-1
通常人們是"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而那是一種無意識的需求。只要保持著有意識,維持著生活中必要的需要,讓非必要的需要在掌控之下,就不會坐吃山空。
退休後最害怕的是生病,而生病實際上也是無意識之下的產物。以下是上面提到的書中關於疾病的說法,我個人是非常認同該說法的,通常生病是一時的現象,是人類心智專注其上而把它放大和持續的:
**********
在當下之中不會有任何問題,也不會有疾病存在。有人為你的狀況貼上了某種疾病的標籤,而當你相信這個標籤時,就會讓這個狀況持續存在,並讓它變得更強,因而把一個暫時不平衡的狀態變成看似堅固的實相。你不但讓它真實、堅固,還賦予它在時間中續存的能力,這是它前所未有的。
藉著把注意力放在這一瞬間,並且避免在心理上為它貼標籤,疾病就被簡化為以下這些現象:肉體的疼痛、虛弱、不舒服或殘障。你是臣服於當下,而不是臣服於"疾病"這個概念。***********
人們對"未來"的想像造成了恐慌,害怕未來是受苦(suffering)的源頭。
上面提到的書,是我個人認為每個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人都可以將其當做有如《聖經》般一讀再讀的。它指引人們找到生命的源頭,那個人們往外追尋不著的"佛",其實就常駐於每個人的內在深處 -- 就在呼吸之間的當下這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