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烏凌翔
狗搖尾巴很正常,尾巴怎麼能反過來搖狗呢?而且還能同時搖兩隻狗?雖然可以想像,卻沒人見過。國際關係領域中,正是用這句「寓言式」的論述,形容一個弱國反而能操縱兩個強國的少見局面。
最近幾個月,年僅34歲的朝鮮領袖金正恩就秀了這麼一手,把中國跟美國玩得必需跟著他的魔笛起舞,從而令主跑國際新聞的記者興奮,也令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大呼過癮,一般人也得到一個印象:他的手段很高明。他到底如何達陣的呢?
首先,朝鮮在地緣位置與經濟依賴上,都明明不可能脫離中國的影響,金正恩知己知彼,反而擺出極高的姿態:去年五月初,也經常恫嚇台灣的《環球時報》批評朝鮮,朝鮮卻點名高聲罵回去!去年11月中,中共結束19大,習近平派出特使宋濤訪朝,金正恩根本不見!就這樣,說好說壞都不甩,一路逼著中國別無它法,只能採取高壓手段。所以,外界看到中國「配合美國制裁朝鮮」的作為,其實是朝鮮精心設計下所要的結果。幹嘛呢?朝鮮欠打嗎?
非也!金三胖設計中國,逼習大大走上動武的窄路,是因為中國若循武力解決朝核問題,不但必需準備戰爭物資,還要準備接收難民;好不容易培養多年的慈眉善目形象,一開槍,全毁了!再說,跟同為社會主義、還有同盟關係的週邊小國朝鮮都處不好,「一帶一路」「五通」中的「民心相通」就等於被證明根本行不通,也毁了。
不止一帶一路沿線的64國,還有,崛起中國現在最重視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也可能因為朝鮮半島戰火一起而橫生變數,萬一川普火上再澆一點「台灣牌汽油」,正要進入「打貪腐2.0」工作的習核心,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就可能不是好夢了!
看懂了!原來金正恩刻意把事情鬧僵,是為了把「朝核問題」在習近平to-do-list(待辦事項)上的優先順序一直推高、一直推高…直到中共打開保險,扣緊扳機的當兒,忽然放出一隻願意和解的和平鴿!中國快要爆發的壓力豁然解決了─或至少有了可能解脫的出口,怎會不配合演出呢?於是,歡迎你「非正式」來訪,我比照正式訪問一般的高規格接待!
朝鮮對美國也是「同理可證」,打法相同:初始是「義無反顧」的發展核武與飛彈,頻頻試射與試爆,國際媒體上也與川普尖聲對罵,川普自以為是男主角,演得盡興,殊不知金正恩才是此片的「製騙」─製造騙局。
美國動武的成本雖然可能比中國低,但二戰結束以來,一個核武國家從沒有打過另一個核武國家,理由仍是忌憚核武的終極威力。而且,川普也有令他焦頭爛額的「通俄門」、期中選舉、性侵官司…等等「內憂」,「外患」能少一宗是一宗,也不是真想打。所以才會一聽說金正恩「約見」,馬上答應,連幕僚都不問一聲!也許川普大帝還想要實況轉播,讓他有機會在世人前對金正恩說 “You are fired!” 也未可知?
難以想像,1984年出生的金正恩委員長,面對大他30歲的習近平總書記,不卑不亢,而今年適逢狗年本命年的72歲川普總統,浮燥易怒,反而像一個不愛讀書的青少年。
朝鮮以一弱小面對兩大強權的策略,過去在國關學者中研究的不算多,雖然「權力不對稱」是國際社會常見的現象,但國關主流領域仍是大國博奕,也因此,西方據以發展起來的「現實主義」,有些草率的就主觀認定弱小面對強權時,只有「抗衡」或「扈從」兩種選擇,而且多先採抗衡,不成功了,才會換成扈從。
近來,漸漸有學者提出,地處東亞、東南亞的小國,並不傾向抗衡,而是傾向採取「避險」策略。理由之一是西方的國際秩序背景是「無政府」狀態,東亞卻是「層級制」的國際秩序,一直有一個大國居上,週邊的小政權「認份的」自知其「地位」,所以不會力求抗衡,想的總是趨吉避兇,就算抗衡,也多採軟性抗衡(soft balancing),真正目的是求國家利益極大化,同時避掉可能偶發的最糟情況。
當然,避險之道,知易行難。夾在中俄之間的蒙古國,1990年代以來,避險策略運用的還算不錯;台灣在扁政府時代,則是陷入被小布希與江澤民同時修理的慘況;南韓朴槿惠甚至想在中美間左右逢緣,也一度似乎做到了,但在薩德佈防問題上,吃了大虧,即使後來沒因為私行入獄,結果也不會太妙。
現在的台灣,仍然夾在地緣鄰近的崛起中國與太平洋另一端的現存霸主美國之間,如何選擇生存策略呢?剛剛改組的國安單位,有何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