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宋磊專欄作家

避戰與備戰應可並行不悖

淡江大學戰略所博士生 宋磊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求生存乃為第一要務,至於如何生存?則仰賴執政者的政治智慧。兩岸關係從原先的熱絡轉變成兵凶戰危,於是任何關於台灣如何備戰?國防建軍方向為何?裝備採購順序?人員訓練科目等就成為熱門的話題。

論備戰,任何只要稍微關心國防政策發展的人,無論是國內專家學者,或是國外的軍事專家皆有能力提出一套辦法,至於能否形成實質的國防建軍政策?政策是否可行?國防部是否買單?是否能說服立院委員?則必須透過實際的溝通與辯證,才有機會形成真正好的國防政策。在台灣若談及避戰,則會遭到社會大眾的冷嘲熱諷,甚至被認定為「投降主義派」,然而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說,備戰與避戰皆須努力執行,前者在於防範於未然,後者在於努力透過多重手段來解決兩造雙方的爭議。

舉例來說,冷戰時期的美蘇,縱然兩強軍事對抗激烈,核彈頭數量足以摧毀全球數次,但最終在古巴飛彈危機後,美蘇因意識到可能會爆發核戰,開啟一系列的限武談判,雙方也互相設置溝通機制降低衝突發生的機會,即使私下軍事較勁不減,但人類終究免於一場核子大戰浩劫。如今的兩岸雖然不會爆發核戰,但以當前的情勢而言,因惡意螺旋持續上升,雙方海空軍更經常地出現在「海峽中線」附近,加上中國無人機有意或無意地出沒在金馬前線,皆加深兩岸發生衝突的可能。

日前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院提及,「只要共軍航空器、航海器越界了,不等它是否有第一擊,就要把它擊毀」,此話一出立刻引發關注,以邱國正的軍人背景說出此話並不令人意外,但台灣對於任何的軍事反應,應列為最後行動,畢竟當開火後所引發的政治效應,恐怕不是國防部單方能應對的,從國家安全戰略的角度來論,如何與對手建立對話、溝通機制?為台灣優先必須努力的舉措。

避戰不可恥。挑釁、引戰、不面對才是陷全民的不義之舉,如今兩岸情勢跌至谷底,國軍基於保家衛國之責,面對實際前線的情況必須提出一些必要的反制之舉,身為三軍統帥的蔡總統,面對兩岸情勢持續僵化,在政治上也無法提出對話基礎,台灣若持續在兩岸政治上無法獲得對話進展,未來兩岸發生衝突的機會將大幅攀升。

避戰不與備戰違背,兩者可以同時並存。避戰可以是政治舉動,備戰則視為國防事務,文武族群的共同合作才是確保台海和平的永續之道,台灣不應偏廢或偏好任何一方,畢竟國家能否永續生存,除仰賴傳統的國防政策外,政治斡旋的手段更是確保對手不輕啟戰端、持續願意和台灣和平共處的最高原則。

(圖片取自中時電子報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1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2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2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2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 年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