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李佳容
2020總統大選終於落幕。選舉前,雙方陣營在網路上相互攻擊、互相為彼此相信的信念而戰所造成的情感撕裂,未必會因選舉落幕就自動縫合。這其中有兩個關鍵因素:
一、個人政治意象的自曝化:自去年3月香港發生「反送中」事件後,筆者身邊有許多原本並不「在乎」政治的人,開始關心政治。他們透過臉書、LINE、Youtube等新媒體,不斷關心香港的未來、台灣的未來。
關心國家發展的前途與未來,本是身為國民的責任與義務,但是在自媒體發達的時代,個人卻非常容易因為自曝了政治意象、抒發情緒、轉貼文章,就立刻被貼上「非黑即白」的標籤,也會立即遭致反對方的網路霸凌。
但其實某人發表一些見解,或是轉貼某個事件,可能只是因為一時好奇、短暫關心此事件或甚至是沒有特殊想法的順手轉貼,只因為親朋好友都貼了,自己也應該關心一下就轉貼。但一旦我們把錯綜複雜的政治事件或是公共事物,簡單地「二分法」,就會不斷地被「標籤化」,這種現象所造成的結果是:原本「距離並不甚遠」的親朋好友,在不斷地「被標籤化」過程中,被無情地加深了彼此的距離。
二、政治分析去理論化:對於政治現況進行分析與預測,是政治學的一項重要課題。愈能透過政治理論、精算模型(例如:博奕理論),預測出某地區、某國家的政治發展,則愈代表該學者的分析實力或是該政治理論的解釋力。
但在近期,由於網路自媒體的發達與普及,有些網紅隨著自己對於事物的理解,透過漫罵、口出惡言,來進行政治分析,反而變成了比政論節目還要「紅」的政治分析途徑,例如:筆者就曾經聽過有一派人堅持「香港」目前就是一個國家的言論。
任何一個政治模型或是理論的分析,都必須根據「事實」(facts)進行。換言之,若論述的不是真正的事實,則根據這些扭曲的內容所進行的分析,就必然會「走鐘」,也同時造成了專業與非專業人士在認知上的分裂。
不過以上的情感或認知斷裂,可能還不比兩岸之間在總統選舉過後,再度產生的撕裂來的嚴峻。
2020總統大選前,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就曾分析,若蔡英文連任,台灣恐怕會「地動山搖」或「火山爆發」。選舉後隔天,蘇起再度發文表示,兩岸的「五個如果」已經實現了兩個,剩下的「三個如果」,如果真的實現,兩岸將地動山搖、崩壞的可能性,就會往上拉高到60%、70%。
或許我們可以說,蘇起秘書長的擔憂,是「過度悲觀」的分析。但是國家安全,不容許有一絲的「樂觀」,何況是民進黨一直以來所表現出來的「過度樂觀」。總統選舉完後,國民黨內部檢討「九二共識」的聲音不斷湧現,但是中共也在總統選舉完後的第四天,隨即發表「撼山易,撼九二共識難」的聲明。中共固然鴨霸,但兩岸之間的對話,不會因為民進黨選的好,就自然產生;兩岸之間的撕裂,也不容易透過下一次的選舉,自動被縫合。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與對岸本就是「勢不兩立」,何來撕裂之有?美蘇冷戰數十年,最終固然是因為蘇聯瓦解而結束,但冷戰並未讓美蘇雙方獲得更多的好處,這也是美蘇雙方在冷戰過後共同的理解。兩岸還談不上冷戰,但選舉過後的撕裂,誰能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