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專欄作家葉耀元

身分政治的新產物:英國脫歐(Brexit)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葉耀元

 

英國上禮拜透過公投的方式,確定脫離歐盟。接著我們就看到投資者對英國與歐洲市場的信心大減,英國股市、英鎊、以及歐元紛紛無下限的下跌。多數政治經濟學家(甚至是前英國首相卡麥隆)都再三強調共同市場的優勢以及其所創造出的財富。是此,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脫歐其實是一件滿愚蠢的行為。所以英國脫歐這個決定,單純是英國人自己想不開,往火山裡跳嗎?

 

這樣的說法過於簡化,讓我們來把影響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的兩大關鍵因素說清楚,講明白。第一大因素,就是共同市場的優勢。簡言之,共同市場就是把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屏障給全部消除掉。而因為沒有關稅的存在,以及擴大市場(每個國家的市場都直接的連結在一起)的效果,經濟成長會較為迅速、穩定,人民也可以享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只要繼續待在歐盟,英國就可以繼續享有歐洲廣大的市場與消費者,也可以保持一定水平的經濟成長。這就是留歐者所強調的重點:放棄未來的經濟安全實在是滿無知的。

 

但為了要保持與歐洲共同市場的連結,一定程度的代價是一定有的。對英國人而言,留歐所造成最大的問題,就是外國移民。為了極大化分工合作與刺激市場找尋勞工與技術的平衡點,歐盟內任一國家的人民都可以沒有條件的被歐盟其他國家的雇主聘任,也可以在其他歐盟國家開業。在歐盟成立之後,做為擁有先進技術與市場的英國,自然而然地湧入了廣大的外國勞工。

 

但對純正的「英國人」而言,這些自法國、德國、西班牙、或是艾沙尼亞移入的勞工,全部都不是他們所認同的英國人。對這些舊英國人來說,「英國人」彷彿有某種特殊性,無論是從語言或是地緣上來說,都與這些歐洲人不同。而這些害怕歐洲移民會破壞英國原有的文化,會強佔舊英國人的工作,會創造一個無法預期的新英國社會的「舊英國人」,則就是脫歐公投的主要支持者。

 

所以這次英國公投的兩大角力者,就是「經濟安全」(economic security)與「身分政治」(identity politics)。身分政治是什麼?身分政治就是一種透過語言、文化、地緣、種族、習俗、以及其他林林種種阿里不答等可以劃分「你我他」的東西所建構出的認同意識。每個人出身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並沒有任何的認同,所以這些認同意識基本上都是在每個人社會化過程中相互建構而成。簡單來說,我們會透過並運用我們相同/相似的特徵,去創造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身分」,藉以跟其他人做分別。

 

但有趣的是,每一個社會都存在有無數可以劃分你我他的東西,一般社會科學家稱其為「社會分歧」(social cleavage);有時候不一定是透過顯而易見的語言差異或居住地,一些細微的生物特徵也可以拿來區分彼此。舉個例子,盧安達內戰中的胡圖人與圖西人在語言以及其他明顯的社會特徵與文化上面是幾乎沒有差別的,而之所以會有兩種不同的種族認同,是因為在比利時和德國殖民時期,鼻樑較高的人被選作統治階級,也就成為了圖西人;而其他人則變成胡圖人,被圖西人高壓統治。

 

從這個例子可以觀之,這個拿來劃分你我他的社會分歧,可以是任何東西;而之所以有些社會分歧被搬上檯面,變成政治角逐競爭的主題,原因無他,其實單純就是被有心人士(通常是政治人物或統治階級)給操弄了罷了。胡圖人與圖西人的分別,是殖民者所創造,用以方便統治殖民地而已;而反過來看,所謂「英國人」與「歐洲人」的差異,其實也只是單純地被保守黨與其他強調國族主義的政黨給操弄出來罷了。

這個身分政治的下場,就是英國確定脫歐,經濟持續下跌。筆者猜想,現在很多投脫歐的英國選民一定是在後悔。然而說到底,要怪也只能怪自己被政治人物給激情化,用一個「英國人」的身份而不是一個「經濟人」的身分來決定自己要投哪一邊。反過來想,台灣在很多時候不也是這樣嗎?透過「中國人」或「台灣人」的身分認同,用有色的眼鏡來下看待我們的政治與社會,造成社會分歧與動盪。也正因為一切最後都回歸到兩岸問題,所以台灣沒辦法創造一個有效的「左派政黨」。因為沒有一個有效的左派政黨,為勞工發聲,捍衛勞工權益;所以最後真正損失的,其實都是廣大勞工的利益啊。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8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9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9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0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