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李佳容.
政治思想上,大致上可以分為傾向政府放任自由競爭的右派「自由主義」,以及強調政府介入管制,並透過「提供福利」治國的左派「保守主義」及「社會主義」。
蔡英文自2016年執政後,所採取的經濟政策路線,似乎是比較偏向自由主義:鼓勵外資來台投資,提出各種政策吸引台商回台投資。但在面對中資的投資時,採取的卻是「保守主義」的路線,要求經濟部全面檢核來台陸資。以台北市雙子星案投資被打回票的事件就能看出,蔡政府對中資的作為就是「能擋則擋」,一個複合式商場的建造,也可提高為「國安問題」;當然,這也符合蔡政府一貫的作為,以「顏色」來決定施政方向。
但與此同時,我們看不到民進黨政府在治國的其他面向,有試圖協助國人強化個人的競爭力,從創業到就業,我們看到的都是「一次性的補助」,而不是真正的「保障就業」。觀光經濟上,由於受到陸客萎縮的影響,採取了一系列發放一次性補助方案,來促進短期的經濟發展。
而且,蘇揆所提出的許多政策,並沒有設定排富條款,看似公平其實最不公義。因為這些政策實際是「部份人民享用、全民埋單」的政策性買票。這種發放福利的方式,更令人匪夷所思。
以下,筆者舉幾個近期「倡議福利、全民埋單」的例子作說明。
一,首先,新保守主義所倡議的福利政策,是有計畫的、全面性的整體規劃,目的是為了弭平社會階級或貧富差距,所造成的各種不公平的現象。
觀光局最近期的國民旅遊補助方案,就是一個沒有排富機制且只有部份人民受惠,看不到是為了解決什麼社會問題的假福利政策。
二,日前教育部宣佈,為了因應日益攀高的教育成本,教育部決定讓私立高中職的學費,自108學年度起調漲3%。但調漲的學費,不是由學生或學生家長埋單,而是一樣在沒有排富配套的情況下,由全民埋單。
為此,教育部自今年8月至12月需花費1.7億元經費,109年度,也必須編列4.1億元的經費來支應。但110年度後,教育部每年都還要編列「幾個億」的預算來支應調漲的學費,則看不到相關的訊息。
這不僅違反徵富人稅以減少社會不公的保守主義原則,亦非新自由主義所強調的「減少福利政策支出」,避免財政出現赤字的作為。
社會主義所倡議的社會福利政策,例如:以高稅金來支應教育、醫療、住宅等生活所需,並不是沒有遇到實施上的困難。例如,美、英兩國在1970年代因經濟不景氣,而導致政府稅收縮減時,社會福利支出便帶給兩國政府很大的財政困境。以台灣目前的經濟發展趨緩的情勢下,是否要施行以及如何施行社會福利政策,的確是個很值得爭辯的議題。
但民進黨政府卻不斷以一次性、看不到配套,甚至令人懷疑是「面對兩岸問題、見招拆招」,在倉促中做出決定的補助政策來當作其政績,而對國家整體的經濟的影響,卻避而不談。這已經不是社會福利政策的爭辯,而只是為了選舉,國家機器可如何操作政策性買票而產生「異化」的民主政治展現罷了!
有學者曾經分析過,台灣的政治立場一直以來都是「統獨爭論」,而不是「左派、右派」之爭。台灣要走出困境,固然必須面對統獨問題,但我國是否也應該逐漸形成「左派、右派」之辯,方能為台灣提出真正長遠且有規劃的治國福利良策?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