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專欄作家林育中

綜觀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台大物理系客座副研究員 林育中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推出後,首先被批評的是其編制和審議程序的粗糙,內容被批評最多的是占預算近一半的軌道計畫,但是這個計畫還有更基本的問題要檢視,包括政府的角色、計畫目標的前瞻性、投資效益與資金市場的排擠效應等。

台灣自90年代迄今,預算占GDP的比例自百分之二十幾降至約15%,這個比例在全世界主要國家中排名是倒數的。以這樣的財務現況要提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好有一比,是以稅務上的小政府去扮演上經濟政策上大有為政府的角色,邏輯上是講不通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每年平均花費的特別預算約占經常門預算的6%,這額外增加的開支遠高於我們對GDP成長的預期。這個多出來的開支解決方法只有兩個,一個是刪減其它經常門的預算,一個是提高有效稅率。政府選擇的是那個?

基礎建設是必要性的,前瞻則帶有些臆測、承擔些風險的意味。將二者放在一起,不免違拗。計畫書的總綱是這麼寫的:「目標是前瞻未來30年臺灣經濟發展需求,因應國內外新產業、新技術、新生活趨勢之關鍵需求…。」跟新產業、新技術沾的上關係的,勉強只有數位的一部份和綠能。而這二者占總經費預算的比例只有8%。產業界對未來投射的前景如物聯網、金融科技、智慧醫療、機器人、機器學習等,除了在數位子計畫中一掠而過的人工智慧外,完全不見。至於輕軌子計畫,如果40、50年以前提也許可以叫做前瞻。這不只是文意的問題,而是計畫沒有焦點。

政府以經濟政策提大計畫,當然是希望透過乘數效果推動總體經濟。一般而言政府投資比民間投資效率差、乘數效果也比較小。但是綠能項目中政府僅投資243億,要求民間投資則高達14,278億,乘數效應高達6000%!如果達成,這將成為新凱因斯學派的經典範例。要帶動民間投資14,278億,當然要讓投資人的預期回報高於資金的機會成本,另外還要加上用綠能替代原有核能與燃煤發電的差價-從目前的綠能占總發電量的4.8%到2025年的20%,這是一筆相當龐大的費用。而這筆費用終將由電費的提昇來支付,可是計畫中完全不見綠能項目完成後電價以及碳排放量的預估。

資金市場的排擠是另一個問題。政府的特別預算8824億分佈在未來8年內,應該是在資金市場的胃納量範圍之內。但是政府的資金需求和民間的資金需求也是會競爭的。單只是綠能一項,民間資金就需14,278億,潛藏更大的民間資金需求是輕軌項目,如果達到預期效果勢將引發龐大的都市更新需求資金。這些新興的資金需求都會與現有的產業資金需求競爭,計畫中有考慮估算嗎?

如果一定要有經濟政策上的作為,我的建議是給願景、縮小規模以及集中於前瞻。特別是給願景的部分,這是與老百姓溝通最起碼的方法,畢竟連房產開發商都會在預售房屋時展示竣工後的模型給顧客看。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1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2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2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2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 年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