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專欄作家楊泰順

立法院的荒謬劇

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   楊泰順教授

國會在民主國家運作已超過兩百年,經由兩個世紀的衝撞與調整,許多運作的程序與規則,幾乎已成「萬國通法」。無論是三讀程序、委員會審查、表決方式、議事公報、或發言規範等,先進國家幾乎都大同小異。但在台灣,一些先進國家的規則共識,卻往往變得是非不明,彷彿政黨為了自身利益一切都可以棄之不顧。

一個明顯的例子便是肢體抗爭,這在民主國家不允許出現的場景,在台灣卻幾乎成了議事運作的「常規」,媒體甚至還常以夠不夠衝撞來衡量政黨是否具「戰鬥力」或「團結力」。

多數黨以「一事不二議」的議事規則,全面封殺少數黨的近萬件提案,則為多數黨操弄議事規則的「經典之作」。「一事不二議」自來便是議會的「國際通則」,否則會議討論將可能沒完沒了。但經由台灣政客的操弄,此一通則的定義已被徹底的顛覆,成了多數打壓少數的工具。有識之士如果不站出來告知民眾這項規則的真正內容,立法院的民主機制有可能將因此淪為「廁所裡的花瓶」,僅具妝點的效果。

照理,國會運作原本便應貫徹多數意志,如此「責任精神」才可能落實。但在多數意志下,會議仍須嚴格遵守議事規則,使少數黨可以利用機會凸顯多數黨政策的不當,累積下次選舉翻盤的民意本錢。故而,立法是否依循議事規則,讓少數黨有合理陳述或論辯的空間,常被學者認為是「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的重要一環,也是少數願意服從多數,並承認國會決策合法性的基礎。

此次民進黨推動8,400億的跨年度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金額幾達年度總預算的半數,計畫如此龐大,預算卻不願編列在正常的年度預算中,而引用特別預算法在兩周內完成預算審查。根據《預算法》第83條,政府編列特別預算只有在:「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國家經濟重大變故」、「重大災變」及「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四種特殊情況下,才得以於年度預算外提出特別預算。

其中第4項「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是此次前瞻計畫特別預算編列的主要依據;但任何人都不難看出,該項規定根本逸脫了特別預算必須具有緊急性的原意,十足是威權時代的大政府遺毒。司法院大法官在第463號解釋文便指出,除非有「特殊緊急情形」發生,可用特別預算編列,國家財政應以單一預算為原則。民進黨是當初大法官釋憲的申請人,後也強力主張應該刪除此一條款,但今天掌握國家機器後卻又援引本條款編訂特別預算,正應了「換了位子便換了腦袋」的譏諷。

民進黨當然可以振振有詞的說,前朝國民黨執政時也曾以特別預算推動「愛台十二項建設」,現政府只是循例辦理而已。但過往的不合法當然不能作為今天規避限制的合法理由,更何況政黨輪替後民眾希望看到的是政府更進步,而不是因循苟且。執政者所以偏愛以特別預算編列工程計畫,說穿了無非因為特別預算可以規避《公債法》所規定的政府舉債上限。但如此一來,便又造成在野黨無法透過正常預算審查程序為民眾看緊荷包的責任,也進一步加劇「債留子孫」的惡果。

多數黨既不願透過正當程序實現政策抱負,少數黨當然認為,除了採取肢體與程序杯葛,將難以面對支持者。但如此一來,卻必須付出民主脫序的代價,讓民眾對民主運作失去信心。由於在前瞻計畫條例在委員會審查時,民進黨以「人肉盾牌」壓制少數黨的異議,進入二讀會後少數黨便準備改採案海戰術,以近萬件的修正案與多數黨進行焦土戰。

但這項杯葛策略卻被立法院長蘇嘉全以錯誤的「一事不二議」程序蠻橫的否決,蘇院長的議論為:1)、《內政部議事規範》第53條規定:「關於人選、款項、時間、數字等,依提出的先後順序,依之表決到通過其一為止。」而預算案就是數字,因此應照先後順序為之,前瞻計畫的特別預算修正案乃民進黨團先提案,故依53條規定要先表決。2)、依照大法官釋字342號解釋,「立法權得依立法院自行訂定議事規範行之」,故立法院有國會自主的「決議」之權。3)、由於民進黨先提案,故審畢民進黨案後,依立院「一事不二議」原則,無須審查國民黨所提的上萬件提案。

此一三段論證其實隱含了自我矛盾之處,若依大法官解釋文:「立法權得依立法院自行訂定議事規範行之。」則《立法院議事規則》應優於《內政部議事規範》,畢竟前者是立法院的特別法,後者則為通用於一般人民團體的行政命令,蘇院長引後者主張民進黨提案應先處理,不僅自貶立院地位,也違反法律優於命令的基本常識。

依《立法院議事規則》第11條第四項:「對同一事項有兩個以上修正動議時,應俟提出完畢並成立後,就其與原案旨趣距離較遠者,依次提付討論;…。」換言之,民進黨與國民黨若分別對委員會審查後的法案提出修正動議,便應依「與原案旨趣距離較遠」之原則,決定何者應優先進入討論與表決。以本事件為例,由於國民黨主張刪減330億元,民進黨則僅有數十億元,國民黨案顯然較旨趣最遠,故就算「一事不二議」先提到檯面上的,也應該是國民黨的提案,而非民進黨案。

《議事規則》以與原案旨趣的遠近作為何者應優先討論的判斷,其實原本就是「萬國通法」,不僅我國立法院如此規定,美國參眾兩院、聯合國議事規則、及號稱議事程序聖經的《羅伯特規則》(Robert’s Rules)也都有相同的規定,但我國立院的多數黨卻仍然堅持民間團體的議事規則,非法打壓少數黨的事實昭然可見。

有人或許會問,如果允許國民黨的萬件提案進入議程,這個會要開到何時才能結束?故而,蘇院長的處置或許不當,但至少使特別預算案可以「如期」完審。此一說詞其實規避了問題的核心,類似的議事杯葛在先進民主國會並不罕見,這些國家也早都發展出合理的應變之道,如專門委員會把關、程序委員會規定議程與時間、限制修正案為兩階層、規定修正案必須切題等,民主學步的我國,這些經驗都相當值得仿效。

但遺憾的是,過去藍綠相濡以沫,很少政治人物願意花心思推動這些化解衝突的機制,反而偏向於以「政黨協商」處理一切爭議。但在政黨立場兩極化的今天,協商顯然已不再是萬靈丹,未來的議事混亂與政策失去正當性,恐怕將讓未來的台灣付出可觀的代價。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9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0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0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0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