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之我見

山林中荒廢的法律小屋版主 Dr. J(錢世傑)

●安居,是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

即便房價開始上漲到一個瓶頸,部分區域有下滑的跡象,但對於被22K魔咒套在頭上的年輕人,對於房價所得比高達15倍的我國,不吃不喝15年才可能買得起房子。尤其是都會區,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往都市集中,大量人口增加、土地有限的情況下,房價自然易漲難跌,尤其是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六都為主,更是房價觀察的重點區域。

 

近期歷經各縣市首長或總統選舉,興建人人住得起的社會住宅,透過租或是買的方式,保障人民憲法居住權之基本權利,成為一項重要的選舉政策,當選後也面臨實踐政策的壓力。只是社會住宅給一般民眾的印象是提供社會底層者居住,恐怕會有治安不好的負面印象,台北市長柯文哲有意將市政府分配得到的捷運宅改成社會住宅,供弱勢民眾居住,即引發附近許多民眾的反彈。

 

●新趨勢,影響社會住宅的需求

從二次大戰以來,台灣經濟不斷上揚,即便近年來經濟情勢走緩,但是大方向還是緩步成長,至少還沒有看到明顯的反轉下滑。長時間處於類似的客觀環境,人類會習慣於既有的趨勢,如果這時候有人提醒說可能會有反轉向下、房價可能會跌,可能會被眾人笑是神經病。

 

人類習慣於既有趨勢所產生的錯覺,並因此誤判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讓我們回想台灣在65至71年出生人口平均超過40萬人,來到台灣人口的高峰,當時的教育環境,老師與學校數均不足,於是大量招募國小、國中老師、廣設學校;時至今日,拉著裝滿教具的皮箱,到處進行甄試,但卻無法換得正式教職,只能一直擔任代課老師的日子;大學院校數量更超過160所(現在158所),未來大學三分之一的學校或系所可能會消失,新名詞「流浪教授」即將繼「流浪教師」之後而出現,高學歷只能擔任兼任教師餬口,花了很多的教育成本卻無法讓人才發揮所用。

 

難道當時的領導人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嗎?為何常常要火燒屁股,整個趨勢反轉才想要改變?有鑑於趨勢看錯了,或者是根本看不到趨勢,很多砸下去的資源都會浪費。基於這樣子的想法,個人認為在思考興建社會住宅之際,應該了解一下未來的相關趨勢,不要單看現在房價高,需求強旺,就蓋了一堆社會住宅,未來可能房價降低,還有必要蓋社會住宅嗎?

 

以下,是筆者認為執政當局可以參考的趨勢:

  1. 經濟不景氣:

    隨著經濟趨勢變動,如果台灣經濟下滑,是否都市化程度會減緩,使得社會住宅需求降低;還有一種可能,當核心地區房價過高,人們被迫往周邊地區移動,像是台北市與新北市的居民可能不再增加,開始往附近房價較低的桃園市移動。如下圖,只要桃園市、臺中市的人口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2. 少子化:

    少子化使得未來購屋人口快速降低,需求減少,一般住宅的價格可能下滑三分之一或更多,而且還是維持低利率,不再需要蓋「便宜」的社會住宅。

  3. 繼承:

    隨著老人死亡人數快速增加,最近大約是民國50年上下出生者開始繼承上一代的財產,但因為50年代小孩子一次都生3個以上,7個、8個甚至於更多,如果一間房子分給5位小孩繼承,每人才分得1/5;但是,10年、20年之後,少子化讓財富繼承逐漸集中,2間房子可能才2個小孩子繼承,住宅需求的比例將會降低。

  4. 資本稅:

    台灣歲出金額向來大於歲入,隨著人口結構變化,退休人口增加,政府財政結構會更惡化。為了填補歲入與歲出之間的缺口,提高「資本稅」是一個主要的方法,像是近期大幅度調整的房屋稅、地價稅,以及房地合一所得稅的課徵,很明顯地看到政府尋覓財源的企圖。

 

●讓蚊子館不再養蚊子

從上面的趨勢可以發現,經濟不景氣導致都市化人口集中緩解的現象,除了桃園、台中以外,其他縣市興建供青年使用的社會住宅需求恐怕會逐漸降低,並不是首要處理的項目,反而是以老人為主的社會住宅需求最大,供給缺乏,必須要優先處理。

 

與其花大錢蓋社會住宅,還不如就現有資源活化再利用。

 

未來10年內,許多學校都面臨閒置的局面,而老人住宅嚴重不足,像是現在公家養老院排隊等著進住的人數都是數百人起跳,甚至於有些地段好的榮民之家,還有上千人排隊。所以,從未來學生人數推估,少子化會導致158所大學減少至100所,多出來的教室空間,可以轉型經營老人住宅與老人教育。
當老人住宅發展之初,數量一定不夠,可以參考倫敦奧運選手村改建成老人住宅,或是將現有的蚊子館、國營事業閒置宿舍進行改建,以解決老人住宅缺乏的燃眉之急。

 

當老人住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慢慢地會量過多,這時候可以鼓勵跨世代共住,提供年輕人住宿優惠條件,但必須附帶一項負擔,必須住進來的年輕人願意每週花費一些時間陪老人聊天、協助老人到醫院看病,或者是提供其他老人必要的協助,都可以藉此降低住宿費用。如此一來,不但降低年輕人的住宿成本,也可以減少老人照顧上的負擔。

viewpointtaiwan

View Comments

  • 核心問題,人口減少。
    二十年後的成年人有多少?
    依104年內政部五齡統計表,目前35~39歲的人口有約210萬,30~34歲的190萬,25~29歲的158萬,10~14歲的110萬,5~9歲的91萬。0~4歲略好,100萬。
    人口減少,才是真正根本問題!如果你不生、我不生、他不生,就算解決了現在的老人問題,將來還是沒人。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0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1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1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2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