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 魯智淺
導演戴立忍,因為被大陸網民指為「台獨份子」,最終慘遭「沒有別的愛」劇組換角。戴立忍在被換角之後,發了3000字的長文,一一回應大陸網民的質疑,說自己「從小就被教導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戴立忍事件發生後,有網友引用蔡英文當選後的那句話,「沒有一個人必須為自己的認同道歉」。但不同於當初的周子瑜,台灣網民對於戴立忍的遭遇,反應相對冷淡的多。除了性別、顏值的差異之外,網民說,周子瑜是因為拿國旗被封殺,當然要挺到底;但戴立忍卻是因為要去賺人民幣,最後被人家拋棄,不值得相同的同情。
最後反倒是曾經參選的台北市議員的社運人士王奕凱舉辦的「第一屆向中國道歉大賽」,引發了網民的迴響。網民只顧著表達對中國的不爽,真正同情、認同戴立忍的,仍舊不是主流。
反而是對岸的民眾,真的寫了幾篇發人深省的文章,也在台灣的臉書上流傳,一篇是在「微信上中國」刊登的「如果台灣明天就統一了,各位容得下台灣嗎?」作者署名「哲部豪跋」,引用日本在甲午戰後,躋身世界強國,民粹急速膨脹,整個國家處於一種「我們無敵,不要講理,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狂熱中,提醒大陸網民,不要因為缺乏常識,而容易被人利用、煽動。
另一篇則是已經被刪帖的「抱歉了,戴立忍」,文中寫到對岸目前的情況,「那些對您討伐的大陸年輕網民是沒有歷史記憶的一代,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可能連中華民國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不用說對台灣人所經曆的苦難、困惑有多少理解和認同的了」、「他們逢日必反、看到五星紅旗就會熱淚盈眶、一說到南海就喊打喊殺、911發生的時候全世界都在哀悼但他們卻歡欣鼓舞因為他們覺得這是美國人的報應」、「長期在一個民主氛圍裏生活的人是很難理解這群人的所作所為的。即便是我們這些身在大陸的人也常常覺得匪夷所思。」
這兩篇文章,明明寫的是大陸的情況,但卻一直讓我想到台灣。從太陽花至今,我們的社會上難道沒有一群「無敵、不講理、不服就幹」的人嗎?我們的網民,不瞭解大陸、逢日必反、看到中國就抓狂的,難道又少了嗎?
跳出演藝圈,我們舉個最近的例子。政大研究生高若想,在砸蛋事件後神隱一週,最終還是出來道歉。我不知道在大眾的心理,高若想算不算「被道歉」?雖然他的行為已經影響到別人,但某種程度上,那也是他「自我認同」的一部份;當然是社會的壓力,迫使他不得不出面道歉。而且毫無疑問的,砸蛋這件事情,會跟著他很久、很久。
蔡英文的那一句,「沒有一個人必須為自己的認同道歉」,是一句好聽、讓每一個台灣人都會感到驕傲,但邏輯有問題的一句話。我們換個角度來說這句話,「每個人都必須要自己的行為負責」,每個人理論上也必須為錯誤的行為道歉,如果你的認同變成行為時,蔡英文的那句話就不可能成立。
戴立忍事件唯一的不同是,他是因為一些過去、沒有大害的行為,而被大陸網友起底,讓人有文字獄的感覺。但話說,之前國軍退將因為一句「國軍共軍一家親」,又遭致了多少侮辱。民進黨現在急切要推動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難道不是清算歷史嗎?
我們真的比對岸高明嗎?
「沒有一個人必須為自己的認同道歉」。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自認是中華民國人」,也享有同樣的權力嗎?那「自認是中國人」呢?「自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又如何?最近轉貼「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台灣藝人,受台灣網民的責難少了嗎?民進黨政府有出來講過一句話嗎?
蔡英文在六四發表的談話,只因為稱「大陸」而沒有稱「中國」,就被台灣網民罵翻了。今天如果戴立忍的3000字,不僅僅是「從小被教導要做堂堂正正中國人」,而是「自己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台灣的網民會不會反過來把戴立忍罵到臭頭,要求戴立忍道歉?
每一個人,只要在社會當中,就無可避免的會受到外在的壓力。如果與社會的主流認同悖離,就會過得很痛苦(太陽花之前,偏綠的痛苦;太陽花之後,偏藍的痛苦)。無論是戴立忍或是其他人,只要跟大陸的社會發生關係,他就同時承受兩個社會的壓力,在兩個社會矛盾的夾縫中求生存;如果這個夾縫太小,空間不足時,可能就必須要做出選擇,得罪一方,與另一個社會疏離。國族、血緣的牽絆,未必會勝過婚姻、認同、利益等等其他複雜的考量。
這次,霍建華、林心如,轉貼了「一點都不能少」,某種程度上是做出了選擇,寧可承受台灣社會的壓力、謾罵;而戴立忍的3000字,則是還不願做出選擇,既沒有選擇大陸、也沒有選擇台灣。
我們不能夠排除這次事件背後有官方的意圖,但隨著兩岸社會對立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未來類似的表態、衝突,應該只會多,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