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專欄作家烏凌翔

梁孟松的辭職信 透露了什麼玄機?

資深媒體人  烏凌翔

同樣出身於台積電,梁孟松與當年的老長官蔣尚義,都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高階技術人才,這兩天在大陸最重要的半導體製造公司-中芯國際,演出一山不容二虎的戲碼,轟動兩岸科技產業。

人事的八卦往往最能吸引看戲群眾,但是不經意揭露的產業內部訊息,也許更有價值。梁孟松的辭職信,提到「只待」的DUV(Extreme Ultra-Violate, 極紫外光)光刻機,真那麼重要嗎?其中又是否指出了突破美國技術封鎖的可能出路?

梁的辭呈文字中有幾項重點:

1、「中芯國際正面臨著美國的種種打壓,導致先進工藝的發展受到嚴重威脅。」不論美國打壓中芯的手段有幾種,但目的或結果顯然是拖慢中國的技術發展。

2、「我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5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而這些成果是由我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日以繼夜、賣命拼搏得來的。」梁2017年11月到任,只花了2年不到的時間即取得技術飛躍,個人成就確實驚人,對中芯貢獻也確實巨大。

3、「目前,28nm、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4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鉅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從晶柱、晶圓…到芯片,有幾百道工序,EUV佔了其中大約25%,所以,沒有EUV,肯定不能製造出5奈米以下的晶片,但反過來說,也絕非有了EUV就大功告成。

換言之,EUV是重要關卡,但不是唯一關卡,只不過美國現在掐住「這一段脖子」也夠了。

登高必自卑,觀察大陸的近來的宣傳,對於「先進的」5、3、2奈米技術,傳出暫時放棄的說法,而把28到14奈米稱為「成熟的」的工藝,全力發展,有望建立起完整的自有上下游產業鏈,至於介於其中的14奈米以下到7奈米的技術,沒說清楚。現在從梁孟松的辭職聲明中可以看出,大陸還在攻堅7奈米技術,至少中芯與梁孟松本人就沒有放棄。

這就解釋了為何美國選定中芯國際作為制裁目標之說,謠傳了兩、三個月之後才靴子落地,依據怪怪的理由「與軍方有關」顯然只是藉口,似乎美國在觀察中芯的技術進度─中芯衝得太快了!就像梁孟松的個性,才終於決定要拖慢它。

另一個理由,據說是中芯手中還有美商的訂單沒有交貨,所以不像制裁華為可以一刀見骨,還留有餘地:屬於「美國隊」的廠商供貨給中芯,要得到美國商務部的許可。

這項制裁,未來拜登政府會繼續推動、或者暫停,是美、中科技戰如何發展的重要觀察指標。

值得再提一筆的是人才問題,跟台灣大有關係。

發展半導體產業需要經驗、技術、資金、人才,但是經驗和技術都存在於人才的腦袋之中,中國大陸不缺資金,用力向台灣招攬人才,合情合理。

眾人皆知,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成長於台灣,2016年底曾出任中芯獨董的蔣尚義與梁孟松也都來自台灣。梁孟松先跳槽三星時,有20多位工程師隨他而去,也都是台灣人。半導體又是台灣最重要的高科技產業,台積電被稱為護國神山,其中這個「國」字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如果把半導體視為國家戰略產業的話,台灣要不要限制台積電或半導體產業人才流向對岸呢?

例如,台積電雖然購得EUV不是問題,卻花了將近1000位工程乘以10年的時間,才能熟練操作EUV。當然憲法保障人民工作自由的權利,又已有「競業禁止」的相關法令規定,但是基於國家安全的視角,那1000位工程師就是重要戰略資源,遑論像蔣、梁這種高階人才。而且,台灣自己培養的中、低階工程師,也出現來源不足的問題了(https://reurl.cc/bRQEgX)。這個問題必須要重視,但是處理手段不能太粗暴。

「人必有癡,而後有成」,梁孟松顯然是醉心於挑戰極限的技術怪才,對於中芯國際貢獻如此巨大,很難想像中芯董事長周子學沒有想到請「蔣爸」回鍋會引梁孟松的不快,周子學是涉世未深、或另有算計?這種問法就太陰謀論了,但也值得想要往對岸一展身手的台灣高端人才深思。

圖說:梁孟松的辭職聲明。(截圖自新聞畫面)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0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1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1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1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