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 烏凌翔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是學者在國際關係「戰略三角理論」中提出的主張,衍申出來的還有「敵人的朋友也是我的敵人」這種說法。乍聽之下好像有道理,也確實看到一些「實例」,但是細細一推敲,就會發現可能只是發洩情緒的愚蠢行為,或是無可奈何之舉。
譬如俄烏戰爭開打,中國大陸許多網民支持俄羅斯,背後的邏輯就是因為在川普當政時,美、中關係惡化,北約(NATO)更曾經在2001年的「科索沃戰事」中,誤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新仇加舊恨」,美國領導的北約當然是敵人囉,而且還蠻強大的,現在終於有勇猛健武的普京「大帝」奮起對抗,這位敵人的敵人當然是我們應該支持的朋友啊!而這位好朋友的敵人,當然也是我的敵人。於是烏克蘭整個國家成了中國網友貶損甚至仇視的對象,它曾經出售多少軍武與相關技術、以及原物料給中國,在「一帶一路」大計中有多重要,都被遺忘與忽略。
類似的表現,在海峽此岸也照演一場。
美國從韓戰後一直對台灣提供安全保護,台灣走過「反共抗俄」、「兩岸和解」、「一邊一國」年代,如今台灣的政治正確主流又成為視中國為敵人。2月4號冬奧會上,習近平與普京會面強調「雙方合作傳統領域和新興領域齊頭並進,從能源到基礎設施,從通信到航空航天,合作“上天入地”,攜手奔赴“星辰大海…」,甚至「上不封頂」。嗯~跟中國這麼友好的俄羅斯當然是一丘之貉,敵人的敵人,就是台灣的敵人,於是,俄羅斯出售多少能源給台灣也不必考慮了,俄國入侵烏克蘭第二天台灣就宣佈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也忘了烏克蘭在解放軍現代化過程中出了多少力。
其實,現代國家的利益有許多面向,當然不應該依賴這麼簡單「原則」來決定外交政策。
印度就不這麼做,不但在聯合國針對俄羅斯的各項制裁案不投贊成票,4月11號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馬-在視訊會議中-拉攏印度總理莫迪,莫迪就是不鬆口讉責普京。換言之,印度雖然跟中國存在國界爭議,近兩年邊境迭有軍事磨擦,國內反中情緒也很高漲,兩個大國算是某種敵對狀態,但是印度卻並不把中國的朋友(俄國)視為敵人,也不簡單把中國的敵人(美國)視為朋友,近幾年一直是俄羅斯軍火出口第一大買家,但是也加入美國主導針對中國的「四方對話」(QUAD),左右逢緣。
或言因為印度夠大,才有底氣在美、俄之間不選邊站,走出自己傳統的不結盟之路嗎?有道理,但也不必然,我們看看越南。
越南在西元968年建國,1407~1427年曾遭大明朝短暫佔領以外,千年來一直對抗北方更替不斷的強鄰入侵,爭取獨立國家地位,自豪曾擊退所有企圖侵略它的敵人-包括宋、明的漢人、元的蒙古人、來殖民的法國人與「接手的」美國人、與中共解放軍,阿富汗似乎也要讓出「帝國墳場」的稱號。越戰之後,美、中和解,鄧小平發動「懲越戰爭」修理越南,越南也沒把敵人(中國)的朋友(美國)視為敵人,在昔日靠山蘇聯倒台後,也轉而跟舊日的敵人(美國)修好,換言之,完全依照當時的國際情勢與國家安全利益決定自己的敵友。
所以,結論是,國力大、小確實可能影響敵友選擇,弱小國家在冷戰這種壁壘分明的情勢下,選擇「一邊倒」是無奈甚至合理的,中共建國初期也曾一邊倒向蘇聯,台灣則是從兩岸分治後就一邊倒向美國,只是程度隨美、中關係而變化。弱小國家若是要走出「獨立」自主的道路,需要很強的全民意志,也要有付出高昂代價的心理準備。
國際是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有時,敵人的敵人可能還是敵人-尤其對弱小來說,歷史上曾被瓜分的國家,一定深有所感。
(圖片為作者提供。說明:圖片為被越軍「串滅」的敵人,來自越南於「中越戰爭」時的宣傳海報)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