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林育中

投資美國救台灣?

24 6 月 , 2017  

台大物理系客座副研究員 林育中

何美玥資政率工商團體訪美,新聞和批評的焦點放在赴美投資,這完全是劃錯重點了。

美國自川普上台後,貿易保護政策味道日益濃厚。台灣首先受到衝擊的是「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的疑慮,第一季台幣升值6.4%,侵蝕了上市、櫃公司約7%的營業利益。一直到現在匯率才擺脫了這個疑慮的影響,反向移動。「匯率操縱」當然只是前菜,匯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產品的競爭力,結果就是貿易的順、逆差。

美國端出的主菜是貿易逆差:美國列出了16個對美長期享有順差的國家,台灣去年對美貿易順差約130億美元,名列第14。列在這名單上比列在「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上更難受,因為匯率操縱-如果有的話,只是手段,貿易逆差才是令人更不樂見結果,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留心觀察、努力解決的,更直接了當的講,可能有強烈的反制措施。這就是何美玥此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但這只是美國單方面的說詞。國際收支帳包括的不只是貨物貿易,至少還有服務貿易,包括金融、法律服務和技術授權等。美國是一個長期享有服務貿易順差的國家。對於台灣,去年美國的服貿順差是40億美元。這就降低了台美貨貿順差約1/3。國際收支帳最終是要平衡的,貨貿與服貿之外,方程式的最後一塊是投資或資產購置。這是為什麼何美玥要與可能投資的工商團體偕行的主要原因。

其實台灣在國際的商業體系中,扮演的角色是合作者多於競爭者,這個可以從一個統計數字看出來:台灣的GDP中,長年的有60~70%屬於「中間商品」,遠高於韓國。用白話來講,大部份是零組件、製造服務。放在產業價值鏈中來看,台灣占據的是完整價值鏈中的一部份中間環節,而不是終端產品;減少台灣的貨物貿易,其實也會損及購買方的利益,因為破壞了買方完整價值鏈的形成。蘋果如果拿掉了台積與鴻海,還能是蘋果嗎?這是此行要讓美方去斟酌的。對於美國節節敗退的汽車業,台灣的汽車電子零件或許還能幫忙挽回頹勢,如果美方能看清楚台美貿易本質的話,也許在汽車電子這塊領域此行反倒是可以再下一城。

至於投資美國,除了鴻海原先已規劃的一案外,主要是石化產業。石化產業與電子產業並列台灣經濟的兩大支柱,能留在台灣繼續投資固然最好。批評率團赴美投資的人也許替他們設身處地想一想:六輕之後台灣還核准過任何一個石化大計劃嗎?讓石化產業的赴美投資換取美方對長期貿易逆差的諒解,也許已經是最妥適的安排。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