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專欄作家楊泰順

從最新民調看蔡政府困局

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   楊泰順教授

勞基法再修法後,「台灣競爭力論壇」為了瞭解民眾的感受,於1月28-30日進行了一場全台性的電話民調。根據調查結果,79.3%的受訪者不認為這次修法可以嘉惠勞工權益(37.7%則表示「不可以」,41.6%「沒有反應」);73%則不認為這次修法「可以改善未來勞工的就業和薪資條件」(43.9%認為「不可以」,29%「沒反應」)。

民進黨政府在短時間內連修兩次勞基法,目的當然是為了爭取勞工選票。但在浪費了龐大社會成本後(修法過程中不斷有遊行抗爭),受訪者對新法的無感,說明民進黨期待落空。尤其,經由交叉分析顯示,企業勞工認可此次修法的,只有區區22.2%,顯然連蔡主席「心中最軟的一塊」,也並不領情。

修法不能挽回人心,當然對蔡總統與賴行政院長的施政滿意度沒有加分的效果。表示對蔡總統「非常不滿意」與「不太滿意」的加總已達60.3%,還算滿意與非常滿意的則為27.6%。如果將此次民調結果與其他民調機構的統計結合觀察,過去親綠民調機構所說蔡政府滿意度「雪崩式下滑」,並未因這次修法而止跌。

資料來源:美麗島電子報民調

費了這麼大的精神修法,卻讓民眾如此無感,讓人懷疑民進黨政府推出一項政策前,是否曾進行過政策影響評估?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憑「直覺」運作的政府,又如何讓民眾有信心?

或許更讓民進黨支持者憂心的,便是蔡政府的無能也可能拖垮民進黨的政壇的巨星賴清德。蔡去年九月找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時,聲勢曾一度大漲(參見上圖),當時勞基法草案已然成形,政策責任也怪不到賴的頭上。但在這次民調中,卻有41%「對於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的施政表現」表示「非常不滿意」或「不太滿意」,僅有37.7%表示「還算滿意」或「非常滿意」。根據另家民調公司的調查,賴就任後施政滿意度持續下滑,去年12月底時的滿意度與不滿意度的差距已僅剩5%。此次調查發現,由於勞基法再修法,已使得賴的滿意度與不滿意度首次出現「死亡交叉」,亦即不滿意度首次跨越滿意度,其間差距約為3.4%。

資料來源:美麗島電子報民調

根據過往對台灣民意走向的了解,政治人物的滿意度與不滿意度一旦跨過死亡交叉,除非政經情勢產生巨大變化,反轉的機率將十分有限。馬英九的八年任期便是明證,他在就職百日後便因毒奶事件出現不滿意度超過滿意度的現象,往後八年即使藉由外交出訪、撤換閣揆曾經兩度反轉,但終究難挽頹勢,卸任前不滿意度仍達58%滿意度則僅有23%(TVBS民調)。

賴揆跨越死亡交叉恐怕更難反轉,過往的行政院長如果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最終恐怕都只能以下台收場,如馬政府時期的劉兆玄、陳冲,與蔡政府的林全皆為顯例。這是因為行政院長實質上只是總統的部屬,政策成功功勞只能歸總統的英明;政策若失敗,則無論是否自己屬意的政策,均得帶頭扛責任,不似總統在固定任期下還有力爭反轉的機會。去年九月蔡英文要求賴清德北上組閣,有人便揣測此為一石兩鳥之計,一方面對賴的新潮流系有所交待,另方面則讓賴在閣揆任上消耗聲望,讓他無法成為蔡2020年爭取連任的威脅。如今看來,此一布局似乎已看到了初步成效。

民意支持度持續下滑,年底還要面臨重要的地方選舉,眼前卻又看不到可以振奮人心的新政策,蔡政府如要挽救頹勢,勢必只能複製去年九月的成功模式,亦即大幅度的更換人事。最近由於花蓮震災的發生,蔡政府持續表示行政院並無改組的計畫。但形勢比人強,除非蔡政府擺爛,否則年後內閣改組已無可逃避。

問題是,未來內閣人事是否將一如去年九月全由蔡總統說了算?賴清德不是林全,為了保護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民間聲望,勢必希望在這次的內閣改組中貫徹自己的意志。但如此一來,蔡賴的角力也將因此浮上檯面,民眾可以拭目以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民調顯示,民眾對國民黨的支持度為19.1%,超過對民進黨的18.1%。這與親綠美麗島電子報上個月調查,首次出現民眾對國民黨的好感度超過民進黨(31.1% vs. 30.3%)若合符節。兩者雖然都在抽樣誤差範圍內,但綜合各家最近的民調,兩黨支持度、滿意度、與好感度的日趨接近,已為各家的共識。如下圖TVBS迄至2017年6月所做的政黨形象調查便顯現得十分清楚。

資料來源:TVBS, 2017年6月,民進黨執政周年政黨形象調查

台灣的兩大政黨在社會經濟議題上差距不大,兩岸政策與國家認同上,又各打模糊牌(如兩者都主張維持現狀),故而選民對政黨的忠誠度未若西方明確。以這次民調為例,便有高達53%的選民表示自己不支持任何政黨,遠高於西方國家的約15%。在這樣的政黨格局下,民眾對政黨的信任度或好感度,往往與黨領袖的領導力及聲望高度關聯。

如上圖便顯示,2015年朱立倫強取黨主席,是造成國民黨民間信任度崩盤的主因。在這樣的民心走向下,政黨內部的權鬥往往更為激烈與無情,因為從政黨員勢必無法接受無能的黨領導人拖垮自己的連任機會。故而,可以預見蔡的聲勢如果不能提振,未來黨內的挑戰必將更為公開;吳敦義若不能在年底地方選舉繳出亮麗的成績,黨主席的位子也將難以安穩。

viewpointtaiwan

View Comments

    • 2017年7月24日,81原住民族轉型正義聯盟舉辦記者會,國立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直言:民主進步黨認為,臺灣原住民族轉型正義與針對兩蔣政權的轉型正義不同,也有學者認為臺灣原住民族被壓迫的歷史與兩蔣非屬同一個時代,因而臺灣原住民族被壓迫史不能放入國家人權博物館;但已有許多國家針對過往政權屠殺殖民地人民的行為道歉,這些學者在民進黨執政後已經淪為當政者的幫兇。 (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66422)

  • 當民進黨變成統治者
    2018/01/11 蘋果日報蘋中信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80111/37899987

    民進黨是依賴民族主義而崛起的政黨。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無論是訴諸台灣意識或高舉台獨旗幟,都可以獲得很高的選票。2000年阿扁執政時,更是以台灣意識主張險勝了宋楚瑜、連戰。這次蔡英文的順利當選,仍然還是遵循台灣意識的老路而獲得執政;縱然在選舉激烈期間,蔡英文已經提出性別議題,卻還是依賴台灣意識而獲得最高選票。這是因為國民黨過於向北京傾斜,過於依賴「九二共識」,反而使台灣選民有強烈的危機感。他們選擇支持民進黨,並非是蔡英文天縱英明,而是在兩者之間做不得已選擇。
    台灣意識或台灣民族主義,是民進黨長年以來的奶嘴;如果把民族主義或台灣意識拿掉,民進黨可能什麼都不是:這說明了為什麼她當選後,終於在同志議題上不斷搖擺。同樣的,民進黨長期以來也一直受到財團的支持;只要觸及階級議題,民進黨一定優先站在財團那邊。從這幾年來政治獻金的數字來看,民進黨早就超過了國民黨:從去年年底的統計,就已經顯示民進黨獲得1億9000萬元,而國民黨則只獲得9000萬元。板塊的移動,正好顯示政黨性格的丕變。資本家已經押寶在民進黨了。
    值得注意之處:政治獻金不再只是停留於小額捐款,而是大把大把鈔票源源不絕。不僅中央黨部在選戰中獲得龐大奧援,個別的立委候選人也得到更多獻金。財團支持執政黨,是台灣社會的重要傳統。這種結構性的問題,逐漸影響了民進黨的決策。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立委邱議瑩與林淑芬之間的口角。在審查《礦業法》時,林淑芬質疑,經濟部提出的版本顯然與業者一模一樣。邱議瑩非常憤怒,譴責林淑芬是「與環團站在一起羞辱本黨」,言下之意:民進黨與環團是站在對立面。
    什麼時候民進黨變得如此難看、如此不堪?如果稍有歷史記憶的話,民進黨在建黨之初,完全與社會運動團體緊密結合在一起:別說環保團體,即使是女性團體、原住民團體、工人團體、農民團體,不都是與民進黨密切結盟?當民進黨脫離了草莽階段之後,便慢慢與社會運動紛紛離婚。那是在野時期的革命階段,只要能夠反對國民黨的任何力量,民進黨都能夠無所不包。但是有了第一次執政經驗後,民進黨上下都嘗到權力的滋味;權力在握之後,便不再與環團、勞團站在同一邊,而是與財團緊緊擁抱在一起了。
    在兩岸服貿協定擬議時,引爆了太陽花學運,民進黨在最虛弱狀態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依賴狂熱民族主義的節節上升,民進黨從社會底層一躍成為執政黨,甚至搖身變成統治者;那種贏者全拿的姿態,使民進黨開始變質。這次《勞基法》的修訂,再次顯露了民進黨的真實面貌:那種睥睨的傲慢,不再只是執政者了,而是統治者的嘴臉。民進黨敢於這樣做,顯然是經過了盤算:一方面國民黨的氣數已盡,另一方面時代力量還不成氣候。敢於如此欺負從太陽花運動崛起的政黨,可能知道自己在今年的地方選舉仍然所向無敵。在奢談轉型正義之際,統治者正在製造更多的不正義。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1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2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2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2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 年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