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 烏凌翔
美國華爾街日報在過去幾天,連續報導了兩則有關美中科技戰的「傳聞」:一是拜登政府即將進一步限制輝達(NVIDIA)與超微(AMD)可用於發展人工智慧(AI)的晶片出口中國大陸,「降規」的也不可以出售。二是拜登政府將進一步限制中國廠商使用美國廠商提供的「雲服務」。
如果了解所謂AI晶片與雲服務的關係,就可以推斷出拜登政府正在半導體戰場之外,又開闢了一個新的戰場-AI戰場。但是,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還有下一步嗎?
所謂可用於發展AI的晶片-其實就是繪圖晶片(GPU)-可以簡單解釋為提供AI應用服務與「雲服務」之資料中心(Data Center)的關鍵零組件,資料中心由成千上萬、甚至更多此類晶片組成的系統組成,其中包含大量儲存的資料與運算能力超強的系統,提供的服務就叫做「雲服務」。譬如我們透過網路跟ChatGPT聊天,可以想像這個似乎具有智慧的「聊天機器人」就躲在「雲端」中,其實它是存在資料中心內的一套巨大軟體系統與資料庫,我們享受的服務就是經營ChatGPT之OpenAI公司提供的雲服務。
如果 AI只能跟人聊聊天,美國就不會這麼大費周章了,AI正在改變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型態,哪一國的AI技術越領先,越可能先發展出各種無人載具(unmanned vehicle)型態的新武器,軍人只要在控制室中觀看與操控千里之外的無人飛機、無人船艦即可消滅敵人,而且十分快速又精準,不會犧牲寶貴的人命。
美國商務部去年十月初發佈的晶片相關限制出口令,還沒有那麼明顯針對人工智慧。專門製造AI晶片的輝達為了掙脫限制,很快設計了降低規格、專門用來銷售給大陸的晶片H800,銷售策略十分靈活。但是,這回,拜登政府「你下有對策?好,我上還有政策」,靈活度也不遑多讓,因為,美、中誰能在AI領域領先,可是茲事體大。
其實,中國大陸也有AI晶片設計公司,為數還不少,而且設計功力達到16、14、12,甚至7奈米的水準,麻煩的是,它們都只能設計,沒有能力製造那麼先進製程的晶片。全世界只有台積電、三星、英特爾有此能力。這就像好不容易研發出了新食譜,卻找不到廚房能把一桌美席料理出來。所以NVIDA降規的AI晶片,大陸市場-譬如BAT,也就是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等雲端服務供應商,也只能無奈埋單。
拜登政府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打擊自己美國公司的業績,但是在「加大美國科技領先中國之差距」的大戰略目標下,個別美國公司的營收受到影響,也動搖不了拜登的意志。
如果從「晶片戰」的角度解讀美國商務部去年十月初的限制出口令,那麼美國的戰略目標就是迫使中國「境內造不出、國外買不到」所需的晶片。現在更細膩的戰術動作出籠:中國AI需要的晶片,不賣,使用我的雲服務來滿足你的AI應用,也不賣,反正有關AI的軟、硬體都不賣。可以描述為迫使中國「境內造不出、國外買不到」所需的AI能力與服務。
川普 2018年發動貿易戰,根據其《301報告》,學者很快確認其本質是科技戰;拜登2021年接手美國政府後,進一步推動科技戰,在深化半導體戰場的同時,又開闢了人工智慧戰場。未來會不會再開闢航天、醫藥、生化. . . 等戰場?有可能,只要符合「加大美國科技領先中國之差距」的大戰略目標,都可能。那會不會開闢稀土或電池戰場?可能性低很多,因為主動者只會挑選自己有優勢的科技與産業部門來開闢戰場與發動攻勢,大陸稱之為「精準脫鈎」。
循著這個原則,也許可以約略預測出美中科戰的未來走向。
圖片取自風傳媒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