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烏凌翔

彭斯批中,小英為何扼腕?

22 10 月 , 2018  

資深媒體人 烏凌翔

蔡政府對內唾棄「中華民國」,對外堅持「極親美、很遠中」這項策略,可稱之為「一邊倒」,純粹從現實主義的觀點來說,也有它的內在邏輯,但是在彭斯「討中檄文」發表後,就突顯了這項戰略在實務上未免太過僵化,以致在隨後的雙十國慶講話中,也無法充份呼應彭斯揭櫫的對中大戰略轉變,錯失一次對內凝聚人心、對外有力宣傳的良機。

我們先看彭斯說了什麼?如何說?分析他為何這樣說?再來看蔡總統的回應為何有些進退兩難的尷尬。

彭斯演說(見圖;截圖自網路)開場敘述與中國的交往歷史時所稱的「中國」,包括了時值「百年恥辱」(Century of Humiliation) 的大清帝國,與美國結盟對抗法西斯、而且經美國協助才得以加入聯合國安理會的中華民國,還有1949年後追求極權擴張主義(authoritarian expansionism)、並且跟美國在朝鮮半島交戰的中國。

最值得注意的是,前兩個中國,彭斯用的是”China”,第三個用的卻是”Chinese Communist Party”,即「中共」,而且”Chinese Communist Party” 隨後在全文中又出現7次。講究字斟句酌的外交辭令中,這種差異,絕非偶然。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美國未來對中國的策略中,要把指涉「地理範圍的中國」與「統治中國的政權」區分開來;如果這項判斷沒錯,全文用了51次的「北京」一辭,若細細分辨上下文,也可以看出大多數是指那個「政府」或那個「政權」,而不僅是一般以首都代表國家的簡單修辭變換。

美國試圖區分的不只是中國國家與中共政權,還包括了中共政權與中國人民,因為〞Chinese People〞一辭也使用了6次,兩次是直接與 American People相提並論-即用英文and連接,可解釋為只是人民與人民的對等聯結,一次是敘述中國人民歡迎美國商人,也是強調民間的往來。

值得注意的是另兩次,一次指出「自由的夢想與中國人民仍很遙遠」,一次直接遣責「中國的『長城』(指網路封鎖)限制了中國人民的資訊自由流動!」公然挑撥老百姓與中共當局對立的用心,昭然若揭。

最重要的一次用到 “Chinese People”,對台灣很重要,在語意上,把台灣人民也包括進去了,原文是〞America will always believe Taiwan′s embrace of democracy shows a better path for all the Chinese people〞,即「美國始終相信,台灣對民主的擁抱為所有華人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

這對台灣當然是一種稱讚,而且也是事實,雖然台灣現在的所謂「民主」千瘡百孔,亂象頻生,甚至與民粹難以分辨,但形式上總是有公平的選舉,還有言論自由-譬如每天電視政論節目中至少有幾十人在教蔡英文如何做總統、教賴清德如何擔任行政院長-都是自己選不上或不敢選的傢伙…啊,不好意思,扯遠了。

重點是,彭斯區分的是1949年前與美國友好的盟友中華民國,與1949年後與美國交惡的中共政權,蔡英文之前如果沒有把中華民國棄之如敝屣、甚至污蔑到無以復加,這時豈不是大可對號入座,以那個仍然存續的中華民國主政者自居,立刻提升台灣的地位為1911年即與美國友好、1941年與美國結盟、1945年一同擔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那個國家」嗎?退一萬步想,這樣的歷史位有損台灣未來的「選擇空間」嗎?

換言之,這回美國副總統彭斯手中打的也許仍是「台灣牌」,但口中唱的卻是「中華民國頌」!蔡政府聽到了,想要合音,卻兩難:欲重拾中華民國的招牌-如果找得到-深綠選民跳腳,藍營選民也不感激,中間選民更會嘲笑妳只會用騙的;若仍然堅持放棄中華民國來追尋八字還沒一撇的「台灣國」,下回美國對中國的文宣攻勢繼續使用中華民國元素時,要如何回應呢?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