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 楊泰順教授
歷經2014年九合一選舉與2016年總統立委大選的慘敗,國民黨未獲得年輕選民支持已是不爭的事實。選後黨內外對此曾有不少檢討的聲音,如高房價、低薪資造成年輕人對政府的不滿;或國民黨沒有積極培養青年人才,造成與年輕世代疏離。這些看法有其依據,但問題是應如何改革,國民黨才能喚回年輕人的心?
年輕世代與國民黨的疏離,有兩個不同層次但彼此相關的原因。一為世代不正義的結構性因素,國民黨作為執政黨自然成為替罪羔羊;另一則因政策對年輕族群的不友善,造成年輕人對國民黨的不滿。在結構性與政策性因素的相互牽扯下,國民黨就算有意贏回年輕人的心,似乎也沒有太多籌碼可以運用。民進黨雖因年輕選民背棄國民黨而獲利,但高興應該只是一時,由於本質上與國民黨同屬資本家政黨,國民黨今天面臨的困局未來也可能複製於民進黨。
在一篇題為「年輕人全都是左派」(The Kids Are All Left)的文章中,《時代雜誌》便直言結構性的世代衝突正在擴大中。文中指出,老年族群從美國立國以來便是經濟的弱勢者,但近三十年來卻已被徹底的翻轉。由於全球化的經濟趨勢,年輕人已成為當前國際分工下的最大受害者,由於工廠移到海外,自動化生產又減少許多就業機會,年輕人薪資十餘年來幾乎沒有成長。根據1983年的統計,家長年紀在六十五歲以上的家戶所得,是家長年紀在三十五歲以下家庭的八倍;但同樣的統計在2013年已擴大為二十倍。由於所得無法提升,三十五歲以下的美國千禧年世代(1985年後出生),目前有近四成選擇與父母同住,比起三十年前的兩成五增加許多。由於謀生不易,年輕人擁有第一筆房產與第一輛汽車的平均年紀,已遠高於父執輩,故許多年輕人選擇晚婚,甚至不婚,造成千禧年世代在同一年齡的成家比例只有上一代的一半。缺乏男女分工的家庭支撐,年輕一代的所得更難獲得突破,造成世代分配上的惡性循環。
台灣對外貿易依賴性上遠高於美國,全球化對年輕族群所造成的傷害,想必更甚於美國。故在馬英九的第二任期中,薪資15年沒有調漲、22K、兩岸經貿獨厚財團、所得差距擴大、房價高居不下等,讓執政的國民黨疲於奔命。但若美國、日本等經濟大國都面臨相同的窘境時,全球供應鏈下的台灣,又如何能獨善其身?民進黨指責這是對外經貿政策過度向大陸傾斜所造成的惡果,但除非台灣鎖國自閉,在全球化趨勢下台灣還有其他選擇嗎?
更糟糕的是,世代失衡也限制了政府政策的選擇。要提升年輕族群的競爭力,政府便必須增加教育投資,但高齡化社會使社會福利支出大幅增加,排擠了政府可以投入教育的資源,造成年輕人剛踏出校園便得揹負龐大的學貸還款壓力。但還款壓力事小,教育如果不能提升,競爭力便只能原地踏步,使得世代失衡看不到改善的希望。尤其令人憂心的,高齡化社會使得各項年金加速去化,不管年輕人如何努力賺錢填補,高齡族群支領的速度仍然快過進帳。這使得這一代年輕人未來退休時,恐怕將無法全額領到政府所承諾的退休金,不少媒體預測,台灣的勞健保甚至可能面臨破產的命運。
面對這樣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年輕人對現狀的不滿可想而知。國民黨先天揹負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負面形象,長期執政過程中又明顯偏袒企業界,加上馬英九執政期間承諾不斷落空,年輕人當然把所有帳都算在國民黨頭上,此一狀況與大部分美國年輕人不喜歡共和黨頗為類似。但若說民進黨可以理所當然的承接大部分年輕選票,則未免又有些一廂情願。
根據美國人分析,這個千禧年世代比記憶中的任何世代都更嫌惡政黨標記(more allergic to a party label),近半數以上的美國年輕人將自己歸類為「獨立選民」,遠高於全體樣本的百分比。這與這一代成長於網路的虛擬世界有關,由於網路充斥各種匿名假消息,千禧年世代比其他任何世代的同齡者都更不相信他人,研究顯示美國年輕人只有約19%表示可以信任旁人,這種多疑性格使得新一代的政黨認同明顯薄弱。由於不相信政黨與政治人物,千禧年世代的投票率也是各年齡層中最低的。這是為何,美國年輕人不喜歡共和黨,但共和黨在過去兩次的期中選舉卻還頻頻告捷,因為78%的美國年輕選民自認不關心政治。
面對世代的失衡,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宣示,將把年金改革視為施政第一要務。但回顧民進黨歷史,該黨當年便因主張發放每月三千或五千的非排富老人年金而爭取到不少中高齡選票,謝長廷更曾是「老人假牙政府買單」的始創者。就黨的發展經驗來看,要民進黨揮刀刪減老人福利恐怕黨內派系將有不少疑慮。再者,媒體報導蔡英文曾承諾美方,就任後國防預算將不少於GDP的3%。蔡英文有心縮小世代差距,但錢從哪裡來?年輕人期待蔡可以帶來改變,但在全球化的格局下,新政府的選擇其實不多。民進黨與年輕世代的蜜月期,預期將極其短暫。
面對這樣一個翻轉的年代,國民黨又該如何定調青年政策?國民黨欠缺的,其實是可以串聯產業政策、對外關係、階層利益、與政府運作的基本政綱,缺乏明確一貫的基本政綱,任何青年政策便如同液化土地上的華廈經不起地震的考驗。以美國為例,共和黨在雷根時代政策方向清楚明確,儘管大砍教育預算,卻依然獲得不少年輕人支持,因為黨讓他們看到未來;現在的共和黨由於陷入路線分裂,雖然檯面領導人都遠比對手政黨年輕,甚至還提拔了近世最年輕的國會議長,但年輕選民卻還是倒向74歲的民主黨桑德斯,因為路線的分歧讓年輕人感到徬徨。
客觀的條件其實為國民黨鋪陳了許多再起的機會,但國民黨若不能在治國理念上與民進黨做出區隔,民眾又如何甘心將自己的命運交到國民黨手上?過往的統獨區隔與三民主義在這次選舉中已被證明無法喚起共鳴,國民黨必須在現有的支持群體中建立新的核心價值與論述。再以核心論述為框架,研擬一系列具有一貫性的政策主張。無論這些政策是否符合青年人的立即利益,青年人必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但如果缺乏核心理念與論述,就算有包裝精美的宣傳與物質誘因,年輕選票還是不可能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