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 烏凌翔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統蔡英文,發表2019年的新年賀詞不在同一天,前者是2018年最後一天,後者在2019年第一天,時間緊緊連接,但文稿早已完成,沒法形成對話。
此外,中共1月2日上午舉行「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紀念會」,才是對台文宣統戰的主要場域,也因為時間太接近,演說早已定稿,應該同樣無法看到習或其他人對小英講話的回應。因此,比較兩岸領導人各自單獨發表的新年賀辭,正可以映照出現今兩岸關係中,一項重大的現實-權力不對稱,以及提醒蔡政府應有的施政重點。
「權力不對稱」是具有一般性的理論,不只應用在兩岸關係。發展這項理論的學者 Brantly Womack是希望推演出一項能解釋世界上所有「大小政治實體」間關係的通論;然而,它確實是從中國對外關係中歸納出來的;只是他所說的「中國」,並非近代概念的所謂「中國」,而是一千多年來、跨越多個朝代的「天朝」,與南方「朝貢國」-越南-之間的這一段外交經驗。
簡而言之,這項理論認為:一組實力上有明顯落差的兩個政治實體之間,彼此看待對方的觀點與態度,也會有明顯的落差;弱小的一方傾向於對強大的一方過度關注,又為了維護尊嚴跟自主,往往從過度關注變成反應過度;強大的一方呢,正好相反。因為是國際強權,勢必更為觀照國際全局,週邊小國又多,不會對任何單一小國太關注、太理解、或及時回應。
另一方面,不止弱小的一方要維護尊嚴與自主,強大的一方更不能忍受自身的權力與地位不被承認,因此時時要求週邊小國要表現出臣服的姿態。
以這項理論來觀察蔡英文總統的元旦講話,就很容易理解為何她要使用那麼大的篇幅來談兩岸關係。蔡英文提出了「四個必須」,直白的以「我要呼籲中國」破題,其實就是開出交往的條件;要求「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尊重兩千三百萬人民」、以「對等的方式」、與「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更是充滿了弱小面對強權時,維護尊嚴與自主的強烈願望。
至於「三道防護網」,則是圍繞「國家安全」這一個主題,其中充滿了「守勢」的想法,也完全是弱小政權的無奈,尤其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40年之後-先不論是否如川普所指控依賴不公平貿易、甚至偷竊美國科技,畢竟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軍事戰略也從近海防禦走向遠洋擴張,甚至發展了威脅力十足的太空科技有成,台灣無法以經濟奇績,繼續「拯救大陸苦難同胞」了。兩岸關係完全符合大小權力不對稱理論所描述的情況。
反觀習近平的新年講話:第一個重點是經濟發展,談各項建設、談科技與「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談「脫貧」、談「改革的脚步不會停滞」、談户籍與住房……;另一個重點是外交,談很多場「主場外交活動」、談「擴大了朋友圈」、談「繼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談了世界,就是沒有談台灣。連以往問候時提及的「台灣同胞」,都褪化成了「大家」。若是用大小政治實體權力不對稱理論來解釋,就是「台灣問題」在中共中央的待辦事項優先順序表上,排序很低了,或是,重要性沒有台灣這一方想像的那麼高了。
理論引導我們更能看清兩岸的格局與現勢。小英總統在九合一選舉中,一方面強調只是地方選舉,一方面又把攻擊對手的話題拉高到國家層次;這回講話仍「不改其志」,一方面承認,「九合一大選,是對執政者一個最嚴肅的檢驗」,一方面又強調選舉的結果,「絕對不代表台灣基層的民意想要放棄我們的主權,也絕不代表台灣的民眾想要在台灣主體性上做出退讓」,按前述理論的分析,這是不是有些反應過度了呢?
台灣很多內部事務與議題-譬如能源、空污、司法、稅制-其實與中國無關,執政黨專心回應民眾對經濟、民生、內政的要求,可能比用力築起幾道防護牆要重要吧?
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 權力不對稱, 習近平, 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