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葉耀元
台灣政治自90年代民主化以降,一直都是以國民黨-民進黨(泛藍-泛綠)的兩黨政治為政壇競爭主軸。在2016年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並獲得立法院多數席次之後,民進黨政府開始對國民黨在戒嚴時期所奪取的不當黨產進行清算,並成立了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進一步把這些不當取得的黨產還與國民,完成轉型正義其中一項重要的里程碑。可想而知,國民黨自然對這項政策大加撻伐,認為這種清算過程無非是政治打壓,企圖要讓國民黨在未來的政治舞台上徹底消失。然而,國民黨真的會因為清算黨產而走向滅亡的道路嗎?
筆者認為,這個答案應該是否定的。理由有三:
其一,台灣現階段的選舉制度容易圖利既存的兩大政黨(國、民兩黨),並弱化第三勢力與小黨的生存空間。在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條件下,每一個選區最終只能選出「一位」當選人。兩大黨在地方長時間的耕耘自然不在話下,再加上遠遠超越第三勢力的資源(簡單來說就是金錢與人力),要打敗這些新興政黨也就如「一塊蛋糕」(a piece of cake)一樣,再簡單也不過了。而對選民來說,雖然第三勢力的候選人可能比較接近他/她自身的政策偏好,但把票投給第三勢力,無疑是增加自己最大對手的獲勝率。
舉例而言,假設你覺得綠黨/社民黨最接近你的政策偏好(其次是民進黨,最討厭國民黨),但把票投給綠黨,無疑是在助長國民黨候選人獲勝的機會。而讓你最不喜歡的候選人當選,絕對是你作為一個民主選民最不樂見的一件事。所以即便你覺得民進黨的候選人並沒有真的很貼近你的政策偏好,但為了不讓國民黨的候選人當選,你就只能「含淚投票」給民進黨。這就是所謂的策略投票(Strategic Voting)。同樣的論述也適用於新黨以及親民黨的支持者。
國民黨的式微必須也絕對要透過一個第三勢力政黨的興起才有可能發生(另一種可能是黨內分裂,這會在下面進行討論)。許多台灣人都對「時代力量」這個自「太陽花運動」萌生的新政黨抱有很大的寄望,但筆者認為,要讓時代力量真正的崛起(請注意,這次時代力量之所以可以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與民進黨的讓位與合作有絕對的關係),則必須仰賴國內政治氛圍與重點議題的改變。這就接上筆者第二點要談的東西。
其二,自民進黨成立以來,台灣的核心政治議題,就長時間在兩岸統獨(台灣獨立-維持現狀-兩岸統一)這議題上面圍繞,並深深的左右選舉結果。現階段兩大政黨都強調維持現狀,不輕易改變既有的兩岸關係,而國民黨則希望更進一步與中國有更多的經濟與文化交流(洪秀柱下的國民黨則過於向中國靠攏,這也是另一個國民黨在上次選舉一面倒的主因);反觀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希望在不進一步觸碰兩岸交流的這個議題之下,開啟南向政策,改變台灣對中國的經濟過度的依賴性。
觀察台灣國內的政治氛圍,無論是族群認同議題(台灣人-中國人),或是經濟議題(如何促進台灣經濟成長),很大一個程度都離不開最基本的兩岸統獨問題。也就是說,現階段在檯面上的兩大政黨,最核心的差異就是一個較統,一個較獨,而其他在成熟已開發民主國家間的重要議題,如勞工權益或社會正義,就常常無法看出兩大黨之間的的差異何在。每一個國家都會因應自己的歷史發展進程,造成社會上林林總總的分歧點與不同的議題空間,但台灣政治卻常常只著重於單一面向(統獨),進而忽略了其他既存於社會上必須要改正的問題。
忽視這些議題的下場,就是讓新興政黨,或是那些關注於這些非兩岸統獨議題的政黨,沒有任何生存的空間。只要民眾仍然以兩岸議題來決定其政黨與投票偏好(至少就兩大黨而言),國民黨就不大可能會被任何既存政黨給替換掉。國民兩黨在現存的統獨議題之上,已經佔據左右兩邊數十年,他們的招牌與名聲早已被國人深深印在腦海裡了。如果時代力量或任一第三勢力要取代國民黨,那他們勢必要在兩岸議題上完全替代國民黨現階段在兩岸議題上的角色。是此,用統獨來獨斷政黨競爭的下場,不僅僅是讓那些重要的社會議題無法發聲,同時也扼殺了小黨的生存空間。
其三,在國民黨輸掉2016大選之後,有不少評論家認為,國民黨可能會如同2000年陳水扁當選時一般,進行內部分裂,進而弱化國民黨自身。然就筆者觀察,國民黨內部雖然充滿者矛盾——黃復興黨部與洪秀柱所代表的統一路線、外省第二與第三代所代表的中國經濟路線、與本土派強調「國民黨在台灣」並積極耕耘台灣的本土路線——這些分歧都不足以讓國民黨自我產生分裂。理由很簡單,觀察親民黨與宋楚瑜在2000年從國民黨分裂出去以後的發展,就會知道民主政治最核心的要務,就是「被選上」。而分裂只會造成彼此瓜分既有的選票,降低個別候選人的當選機會,這當然是萬萬不可為之事。所以親民黨最後會式微,黨員多數都回流到國民黨也正是因為如此。
再者,黃復興黨部所代表的統一路線,在國民黨內部只會越來越沒有聲音(簡單的世代交替),洪秀柱在國民黨敗選之後的再起,只不過是象徵性地處罰朱立倫所代表的外省第二/三代,並收拾殘局罷了。而國民黨的本土派在這次黨主席大選絕對不會默不吭聲,更遑論外省二/三代與本土派都知道,國民黨要在未來台灣政黨政治仍佔據兩大龍頭之一的位置,本土化過程是一個必要條件。
回復到最基本的民主政治學101,任何一個政黨要生存,都必須要透過選民選票的支持;沒有選票與席次,就像吃碗陽春麵卻沒有拿筷子,只能坐著乾瞪眼。除非國民黨內部做了極其錯誤、違背民心的決策,否則國民黨在台灣政壇的未來,理當仍是兩大黨之一。然而這也正代表著,在台灣國家正常化(或兩岸關係正常化)之前,依循現有的選舉制度,許多真正需要被關注的議題,可能會持續地被兩岸議題給埋沒著,而不見天日。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