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系主任 包正豪
自2016總統暨立委選舉慘敗後,國民黨彷彿一蹶不振,有氣無力地任人宰割,毫無還手餘地。雖然歷經黨權轉移,每個接任黨主席的人都信誓旦旦要勵精圖治,要臥薪嘗膽地贏回執政權,但是具體作為到底是什麼,沒有人看得見。
國民黨必須要站起來,重新取回具有制衡力量政黨地位,因為這是台灣維繫民主政治的希望。唯有存在能夠相互取代、相互制衡的兩個政黨,才是政治防腐劑。
放眼今日台灣政壇,民進黨已經是國內第一大黨,而執政年餘以來,隱隱約約有建構新黨國體制的威權心態出現。後起之秀的時代力量,則亦步亦趨地跟隨民進黨,彷彿側翼或是附隨組織,無法期待它抗衡民進黨。
至於台聯、親民黨、新黨皆已老朽,逐漸泡沫化,不成氣候。只剩下苟延殘喘的國民黨,還承載相當數量選民的期待,有機會與民進黨相抗衡,所以國民黨應該也必須要站起來,縱使四年八年無法中央執政,也應該要在這段時間內調整體質,重新站起來,扮演好制衡的角色。
國民黨要站起來,首先要認清自己為何跌倒,不然所有改革都是徒然不得法,都是口號而已。國民黨要特別注意的是年輕人的觀感,今天的年輕人是未來的社會中堅,如果現在國民黨無法獲得年輕人的認可與支持,從長期發展角度來看,國民黨的社會支持基礎會逐漸萎縮。
歷來無論媒體輿論或是學術研究都指出,國民黨的政黨形象是給人一個老大陳舊政黨的印象,自然不討年輕人喜歡。國民黨自己也知道問題在哪裡,所以每次選舉失利,就高喊要改革,要走年輕化路線,但每一次改革都不得法而被人譏笑為假改革。所以國民黨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個人的觀點是「人才甄補」。
國民黨的人才甄補實在很無趣,幾十年下來都是一樣,除了蔣經國時代曾經「吹台青」,有系統地甄補一批台籍青壯時代的政治菁英外,其他時間我們看到的都是老面孔。無論黨職公職,總是排資論輩,即便現在民選當道,每回到提名時,名單之上始終都是一些屢次回鍋的候選人。在這樣的情形下,年輕人怎會對國民黨有所期待,又怎樣會願意選擇國民黨作為政治事業的起步?
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論證,國民黨率由舊章地只把眼光放在形象已經固定的政壇老人身上,期待透過辦些自以為能夠吸引年輕人的活動,就認為已經年輕化了,結果年輕人不買單,選舉失利,再繼續重複前面失敗的提名邏輯。這種年輕化、這種世代交替就是口號而已,是騙不了人的。
2018地方選舉是國民黨能否從虛弱當中再站起來的關鍵一役,就現在的國民黨而言,已經沒有什麼可輸的。如同1949年到台灣的時候一樣,反正已經輸一屁股,那就放膽改革吧!但現在的情勢發展似乎不容樂觀。我們看到浮出檯面有志爭取提名的,都是舊時代的政治人物,甚至如黃敏惠都已經當過兩任市長,還當過國民黨副主席的人,卻要回鍋爭取市長提名。
政黨的提名關乎政黨所重視的價值,所以當政黨著眼於虛無飄渺的地方實力,而提名人選傾向舊時代政治人物時,它在傳達訊息給社會說:「我不重視年輕人,也不在乎是否建立年輕人有機會的形象」,那國民黨又怎能夠贏得年輕選民的心呢?
國民黨的世代交替,不該只是口號。這個時候的國民黨,不需要口號,需要的是行動。反正再怎樣也不會比現在更慘,那麼國民黨領導階層應該思考的是,推出全新的縣市長和縣市議員提名人選。至少在指標性的縣市,譬如基隆、台北、新北、台中、嘉義等地區,推出沒有陳腐氣息的候選人。別再錯失扭轉形象的機會,選民不會再容忍國民黨繼續墮落下去多久的!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View Comments
我這次就只有一個原則,國民黨就是提名個西瓜我也會去投的,何必嚴以律國民黨寬以待民進黨那群垃圾呢?就算連勝文都好過蔡英文跟柯文哲,這擺明著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