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李佳容
1月16日桃園市議員王浩宇被選民以8萬6千多票罷免。王在這屆市議員選舉以1萬6千多選票,名列全部參選市議員的候選人得票數第三高當選,現在卻以其當選得票數五倍多的罷免票數,喪失議員資格。
王浩宇擅於利用網路聲量,抨擊各種議題,因而被稱為全國不分區議員。某種程度而言,王浩宇正是長於利用民粹力量,強化其影響力的政客。但如今卻遭到五倍於其當選票數的罷免。對喜歡操弄民粹的人,無異是為他們唱起輓歌!
學術上的民粹主義源起於中古世紀俄羅斯的農民運動,原本就不是民主政治的源頭,就古典自由主義的政治思想家而言,英國的洛克(John Locke)所倡議的理性主義,才是現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頭之一。民粹主義恰好相反,它是一大群人心之所向,不管理性上的對錯。
因此,在西方民主政治下民粹主義,可以說正是古典自由主義生病了。民粹是集體情緒的宣洩,結果反而是不自由,也不民主,因為權力實際上是被一小撮人獨占。這是因為民粹之下,那群人自認自己的想法才是「真理」,別人不是「無能」,就是「騙子」。
以美國為例,川普就是標準的民粹頭頭,人們看到的是自以為他們才愛美國的民眾進攻國會,在古典自由主義下,國會代表民意,民粹下的民眾豈能攻擊國會?
川普在去年11月的總統選舉中輸給拜登後,拿不出具體證據,卻仍大聲嗆稱拜登「偷走」他應該得勝的選舉,長期支持川普的狂熱民眾,不問黑白、是非、法律,在各地聚眾,以民粹方式抗議,甚至進行打、砸、搶,川普又不時添加柴火,如此民粹已傷害了美國的民主政治,不禁令人懷疑民主政治是否能自我醫治民主之病的民粹?
英國著名政治學者Gary Stoker說,民粹主義的特性是建立在「我們」對抗「他們」這種簡單邏輯的脆弱思想上;因此,一旦一個擁有政治魅力的政治人物如川普之流,煽動民氣,號召人民,就可以在人民情緒高昂、義憤填膺之時,發揮極大的破壞民主體制的作用。
支持川普的民眾攻進國會後,不少他國領袖出聲譴責,認為這正是對民主政治的踐踏;川普同黨的許多共和黨議員也「看不下去」紛紛和川普劃清界線,川普內閣也有一些閣員以辭職來表示對川普式民粹的不認同。
美國社會的主流意見認為民粹主義者攻擊國會是「類起義」的行動,因為群眾想要推翻的是透過民主選舉制度,由「多數」選民選出來的美國總統。因此,甚至有些人認為川普不僅反叛了民主,也背叛美國!
民粹主義還有一個特性,即是強調以簡短直接的語言及乾淨俐落的通俗呼籲,催眠民眾採取行動。所以原本在美國國會山莊外的川粉,在川普的「催聲」下,著魔似地攻進國會。國會大廈外圍約兩層樓高的外牆,民眾像僵屍片中的僵屍發瘋似地攀爬。這些情況,證實了政治人物「簡單民粹語言」的危險性。
但美國民主體制也展現其自我療癒的能力,民主黨佔多數的眾議院第二次對川普彈劾,而且順利通過,寫下歷任美國總統在任內被彈劾兩次的記錄。不過,參議院的共和黨並非多數同意彈劾,因為參院必須以三分之二的特別多數通過彈劾,川普彈劾案才正式成立。
從美國眾議院的通過彈劾案,參議院要通過似乎有難度,又顯示了美式民主固然有自我療癒的能力,但畢竟不是非常強而有力。換句話說,具有民意基礎的政治菁英未必能壓制住一個操作民粹的「川普」。結果是誰也不敢斷言美國會不會再有第二個或第三個民粹政治人物?因此,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仍需不斷地被檢討!
Stoker認為,現代政府已不像過往所認為的,「做的愈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必須有效率、有效能地回應民眾的需求,這使得濫用民粹力量的政治人物,有機會可以操弄民眾不滿情緒,形成民粹。其實現代政府不是萬能政府,有心人若以一些「政府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去煽動民眾情緒,形成民粹,相當容易。
因此公共治理講究的是大眾真正直接參與公共事物,以減少民粹情緒。民粹主義中的民主喜歡訴求與接受「自己的理念」,不願妥協,參與治理是一種解決方式。否則,民粹橫行,違反了「多元言論、換位思考,複雜實務」的價值,不是民主,而是獨裁。
台灣達到國際公認的「完全自由」的國家後,在自由民主的大纛下,一些政治人物操弄民眾的統獨意識,呈現出標準的「民粹主義風」。尤其是可怕的「抹紅法」,凡是只要「沒有支持香港反送中者」,即是「支持中共」的敵人;凡是主張要跟對岸理性溝通,增加交流的人,就是「舔共的代言人」。
這些都是由政黨在背後「帶風向」,讓民眾陷入民粹主義「侵略、對立與缺乏包容」的扭曲價值觀,實在是不可取。問題是台灣的民主制度有能力治癒民粹之癌嗎?如果這些操作民粹者,繼續煽風點火,台灣民主會不會倒退,甚至民主制度完全崩解,令人不得不憂慮啊!
pic by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vectors/background’>Background vector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