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宋磊專欄作家

台灣內的正名行動已走火入魔

淡江大學戰略所博士生 宋磊

日前「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表示,為消除台灣社會的「性別歧視」,未來台灣社會不用再分內外!爸爸的爸媽?媽媽的爸媽?都是阿公阿嬤、祖父祖母了!」

此話一出,引發各界討論與譁然,許多人不解,為何需要針對外公外婆的稱謂進行調整?為何外公外婆的「外字」有歧視的嫌疑?本文認為,親屬的稱謂與文化有其關聯性,無論個人是否願意支持/喜歡「中華文化」,台灣若要對於自身文化的根與種子進行改變,這不但是破壞社會長期的「規範」,更會讓社會長年的文化根基遭到挑戰。

台灣近幾十年在「多元主義」的思維下,社會變得更為活潑開放,各種各樣的社會改革接踵而出,而對於正名一事,從最早的台灣的正名運動、東奧正名,到華航的正名運動,如今面對親屬之間的稱謂,社會仍有不同意見,雖然變化乃是世界的常規,但所謂的改變不應是將整個社會進行大規模的結構改變,任何的正名與改變皆須與社會進行充分討論。

之所以會有外公外婆的稱呼,乃是要與父親的父母進行分別,對台灣傳統社會而言,「外」字原本就沒有任何歧視之嫌,僅是要做出身分別的劃分,如今卻被冠上性別歧視的帽子,從嚴謹的學理來論,性別歧視的定義在於,基於他人的性別差異而非他人優缺點所造成的厭惡或是歧視,但也可用來指稱任何因為性別所造成的差別待遇。無論是外公或外婆的稱呼,並沒有任何的厭惡或歧視,也沒有因稱謂不同造成差別待遇。

假如「外」字能造成性別歧視,那中文與外文究竟是否需要男性與女性之分別呢?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性別差異乃為先天現象,但差異並不會構成歧視之嫌,當今社會有一股特殊力量始終認為應將傳統價值徹底毀壞,執意透過改革的方式讓台灣變得更好,但台灣有因改變而變得更和諧嗎?在筆者來看,反而是增添社會更多吵架的聲音,並沒有讓台灣社會變得更為團結。

從東西方文化的視角來說,在當今的華人社會,我們對於親屬間的稱謂有其清晰的稱呼,包括:外公與爺爺、舅舅與叔叔、阿姨與姑姑等稱呼,從上述字眼我們對於親屬的稱呼更為了解,相形之下英文當中的Uncle、Aunt等字眼較為攏統,由此可見東方社會關於親屬的稱謂乃較為清晰,這正是中華文化的精隨所在。

中華文化乃是台灣主流文化之一,從歷史、人文、地緣的角度來說皆是如此,文化的認同乃是曾經與現在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所擁有共同的記憶;對台灣社會而言,外字本就沒有任何歧視、排他之嫌,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女性力量的崛起,或是家庭婚姻觀念的轉變,已將傳統社會中許多不合理之處剔除,縱使仍有其不完美之處,但稱謂差別絕非起因,與其改變稱謂說法,不如將更多心力用於照顧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反而更有意義!

(圖片選自王婉瑜臉書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0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1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1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2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