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烏凌翔

台灣不敢用中國開發的疫苗?科技政治化後的權力邏輯

15 6 月 , 2020  

資深媒體人 烏凌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他認為中國大陸會最早開發出新冠疫苖;那台灣會不會採購呢?他說比較擔心中國大陸會送來,主持人追問原因,他反問「你敢用嗎」?(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67457

陳時中還說了很多,為了本文避免段章取義的誤謬,請讀者參考原訪談。本文的重點不在於對岸是否會最先開發出疫苖,而是觀察到全世界有能力的國家─包括台灣,都正擠在新病毒解藥+疫苖的開發賽道上衝刺,這是國家權力在科技層面的一種競逐,值得分析。

用covid vaccine 當關鍵字Google一下,會發現很多相關這場「競賽」的實況轉播,譬如:美國九月就可能進行疫苗的人體實驗了(https://technews.tw/2020/04/01/johnson-johnson-coronavirus-vaccines/);中國跟巴西藥廠簽約,合作開發新冠疫苖供應南美洲(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06-12/chinese-vaccine-maker-inks-deal-in-brazil-for-final-testing);還有藥廠若開發出來,應該先賣給哪一國的爭議新聞(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4/4565884);歐盟則公開宣稱,希望先得到疫苗(https://www.bloomberg.com/news/newsletters/2020-06-12/europe-wants-to-get-the-vaccine-first-brussels-edition)等等。

簡而言之,誰能先開發出解藥與疫苖,誰就掌握了一種權力。何以致之?

按照美國學官兩棲的知名政治學者奈伊(Joseph Nye)的說法,「硬實力」(hard power)中最主要的成份是軍事力量,但是軍力能單獨達成的目標很有限;以文化、價值觀、與外交政策為主要成份的「軟實力」(soft power),可能很有效,但操作不易,而且通常耗時甚久。只有結合軟、硬實力,辨明在不同情境中,發展出有效戰略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權力,那就是巧實力(smart power)。

疫情全球大流行,就是一種很少見的「情境」。

近來,針對病毒來源,美、中相互「甩鍋」,目的是透過公共外交的途徑,競逐國際「可信度」,用以建構與運用軟實力。可惜川普政府的指控很粗鄙,拿不出證據,中共外交部幾位發言人的反擊也很虛弱,經不起邏輯檢驗。雙方的「論述」都離「說一個好故事」的標準太遠,成了潑婦罵街。

這表示雙方的巧實力都不行,應該要不像宣傳,才是最好的宣傳。

軟實力緩不濟急,又還沒到決心打一仗的時候,軍力先放兩旁,什麼權力擺中間呢?經濟力!

疫苖就是一種「經濟力」,當兩國經濟相互依賴時,就出現權力關係了:我依賴你多一點,你對我就有施展權力的空間,譬如:從2001年加入WTO開始,中國依賴購買力強大的美國市場,賺取並累積外滙,現在,富起來的中國人如果很怕窮,就會怕川普提高中國貨進入美國市場的「准入障礙」-提高關稅。美國人如果怕生活消費品價格提高,就會怕中國的便宜貨斷供。

誰比較怕?誰就矮半截。

當然,任何一項政策,總是有人受惠、有人受害。各國的政府都時時計算老百姓的反應,即使專制體制的中共,可能不擔心短期的民意,也在乎長遠的民心,即,「吃瓜群眾」的反應也是施政重要考慮,因為事關維穩成本與執政合法性。

回到主題:疫苖的開發,陳時中評論中國開發疫苖快或慢、合不合格如何如何,不是重點,台灣不能放棄疫苖的自力開發與製造才是重點。因為假設台灣自己沒有,中國送的又不要,只有美國有,小小的台灣也禁不起這種「不對稱權力」─山姆大叔可以不賣給你,就像F-35;賣,也不知何時才賣,就像F-16;跟別國買,可能會被禁止,就像台積電不准跟華為做生意。

在權力的邏輯下,習近平肯定也要求中國大陸所有生化研究單位,焚膏繼晷,疫苗+解藥最好都快快快快開發出來,再免費供應給全世界。台灣也許在蔡政府的號召下會拒絕,第三世界國家的總指揮可不是個個都像陳時中一樣「不敢用」,萬一真給中共先達陣,那崛起挑戰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口號就凝結成真了!這可是現存霸權支配國不樂見的,等於在軟實力上輸了一局。

科學精神本應為全人類服務,技術突破也應造福全人類。「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在不懂政治的病毒攻擊下,什麼人的的命不是命呢?政治進入科技領域,科技就政治化了,也得服膺權力的邏輯了。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