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包正豪專欄作家

原住民部落農業的一個想像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主任 包正豪

自前篇《思考以農業為本的原住民經濟發展政策》後,獲得許多指教。除開多數同意個人觀點的意見外,部分質疑的焦點在於農業政策無助於整體原住民經濟情況的改善。這類質疑確實有道理,縱使原住民農業人口比例相對偏高,但是就整體就業情況來看,多數原住民勞動力集中於營建業、製造業,乃至於服務業(這裡不討論公部門)。然而何以個人仍然主張要從農業開始著手,以為發展原住民經濟的基礎呢?關鍵在於「在地就業」,以及其所衍伸的原住民文化發展。

過去每當討論到原住民經濟或就業問題,總是有人夸夸而言,要在原鄉創造就業機會,以達到在地就業的目的,並且吸引原住民青年返鄉。這些主張描繪美好願景,但仔細想想,原鄉部落都市化程度低,市場規模小,交通易達性又差,試問,有什麼製造業或是服務業會「主動」在原鄉部落設立?舉例而言,一個不到百戶的部落,難道可以撐起一家便利商店嗎?顯然無法。那所謂的在地就業就是空話。但農業不一樣,農業必須要在地。透過政策導引,確保原住民農業的基本收入,能夠讓原住民願意重新開墾已經拋荒的田地。如此一來,最少可以改善現在仍然留在部落裡的原住民族人之經濟情況,甚至創造部分就業機會。然而這樣就夠了嗎?當然不是。社會問題不會是單一解方,縱使對原住民傳統作物實施保價收購,也不會是無限制的。因此,要「改善」部落經濟狀況,我們還需要更創新的思維。

或許有人會反駁說,農業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很低,也沒有辦法提供較多就業機會。要在地就業,以原住民部落好山好水,風景秀麗,正是適合發展觀光產業。這話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但政府投入相當資源進入原鄉,部落觀光產業未有發展,僅少數具備特殊自然資源而社區總體營造著有成效的部落,如司馬庫斯和達娜伊谷,能夠被拿出來當作樣板。何至於此,簡單說來,就是特色形塑不易。但具有傳統特色的農業,可以做為發展部落觀光產業的基礎。

部落觀光很大的一部分是「異文化體驗」,像我這樣的「白浪」俗人,會願意不顧路途遙遠地到某個原住民部落,無非就是想要體驗「與漢人文化迥異的生活經驗」。如果某個原住民部落有小米田,能親眼目睹小米的成長,在掛滿小米穗的傳統建築當中,用小米釀酒和製作其他傳統原住民食物,至少對我這樣的俗人而言,已經是體驗異文化了。然而當下欠缺原住民傳統農業支持的情況下,所謂的文化體驗,就是餐桌上點綴著竹筒飯、山豬肉,加上半天筍或其他野菜等,在城市裡熱炒店也能看到的東西。在地傳統農業可以形塑一種情境,讓觀光客願意選擇進入「異文化」的部落生活當中。台灣農村的體驗農業、傳統產業的觀光工廠,都是在這樣的邏輯下,而有所發展的。如果原住民部落也有傳統農業作為基礎,也應當有機會能夠有所發展。

讓我們更有想像力一點。偏鄉小學的營養午餐,總是找不到供應商,但自聘廚工,又不是這些窮小學可以負擔得起的。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部落小學的營養午餐可以由部落農業來支持供應。小米、紅藜、野菜、溪裡的魚蝦,乃至於飼養的雞鴨山豬等等,均可以透過部落廚房來供應。不可諱言,肯定有人會大聲質疑這有圖利之嫌。怎麼可以不經過公開招標,讓有執照的團膳廠商來供應呢?但是,如果我們圖利的是「部落」本身,或者說我們「圖利」的是,願意公開參與的在地部落族人,會不會是一種讓部落族人重現過往分享價值的作法?而這可以是「在地就業」的一部分!縱使規模再小,鬆綁規範讓部落族人有機會參與,就是一種價值、進步,更是一個機會。

這些想像,都是很小的地方,既不絢爛,也不易引來令人側目的鉅額投資。但這些想像,卻可以從部落生活當中開始點點滴滴變化部落經濟的體質。因此,這樣的想像,或許值得思考並嘗試去做。這是我對原住民部落農業發展的一點突發奇想的想像。

 

 

圖片來源:”YUYUPAS Park” 由 Xiaolong Zheng – 自己的作品。 使用來自 维基共享资源 –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YUYUPAS_Park.JPG#/media/File:YUYUPAS_Park.JPG 的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條款授權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9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0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0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0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