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專欄作家李佳容

博士生需要的不只是獎學金!

臺北市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李佳容

日前科技部長陳良基在新春記者會上表示,希望今年九月,科技部能夠和教育部共同負擔,獎助在臺就學的博士班在學學生。此項政策預計每年讓600位博士生的收入,從目前的平均一個月約一萬元左右,變成一個月四萬元。

雖然該政策立意良善,且細部方案亦尚未出爐,但筆者想指出的問題是,照顧博士生的「月收入」,固然是讓博士班學生少了後顧之憂,但此項政策真正的目的,應該是希望提昇博士生的研究能量,並協助其累積相關的教學或行政經驗。

然而,發放獎學金是否能真正改善我國博士生的研究品質?目前我國的博士養成,存在許多問題,絕非靠發放獎學金就能解決。

第一,我國的博士班在學生,有許多已在工作,他們希望透過取得博士學位,未來在職場發展能更上層樓。若是如此,這些博士生所需要的,可能是系所對於博班學生的系統性支持,例如:協助其發表學術論文、加強與教授間的聯繫,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研究主題等。

但以目前我國博士的訓練,大多是隨學生「適性發展」,若該學生所研究的主題,「剛好」能夠找到指導教授,則十分幸運。若該名學生沒有相對較具體的研究主題,則學生常常得不到適當的指導, 俾於找到一個能夠順利畢業的題目進行研究。

第二,我國目前的博士生,若是未有全職工作,可能必須到處打工,或是擔任兼任講師。這些學生除了修課外,鮮少有機會得知學校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計畫有哪些,因為許多學校並未公佈教師的研究計畫。

再加上之前因教育部函釋各校須為在校工讀的學生納入勞工保險,在學校工讀保險經費缺少下,許多碩博士班的學生失去了可以加入教授研究團隊的機會,也無法進入研究團隊磨練,如此一來,研究生的研究品質與素養水準難免下降。

第三,博士論文撰寫的深度與難度都比碩士論文高。雖然幾乎所有的博班生都會被要求修習「研究方法」相關的課程,但在修習完課程後,若沒有加入研究實踐的機會,則博士生在撰寫論文時,就會面臨到很大的問題。也許獎學金能夠幫助博班學生在「經濟上」無後顧之憂,但不知從何著手進行研究,更是眾多博士班學生面臨的重大問題。

最後,博士班學生畢業後,就必須成為一位獨立的研究者。以目前我國大學院校博士班的課程設計與訓練模式,大多數國內畢業的「土博士」,其研究能量,很難與國外回來的「洋博士」相比。

土博士畢業後,為了能夠求得溫飽,可能會選擇進入與其本身研究不是很相關的系所任教,無法發揮所長。尤其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因為少子化的衝擊,教師所學與其所教授科目相關性已經不高,博士養成又不能與其後就業的研究教學結合,整體而言,將會衝擊到我國高等教育品質。

因此,科技部預計每年花3億,照顧博士班學生的生活,固然立意良善,但我國博士班學生,在研究品質與數量落後於國外大學培育的博士生是長久以來的問題。筆者以為,相關單位應該要將經費花在博士班課程品質的改善,真正建立博班導師制度及其他可以協助博士班學生提高其研究能量或教學品質的機制,而不是單純地發放獎助學金。

pic  by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vectors/school”>School photo created by rawpixel.com – www.freepik.com</a>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1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2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2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2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 年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